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远峡

标题包含
清远峡
昆仑截竹事空传,不见春潮送客船。 只似蜀江江上路,两山中峡手巾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虽然流传已久的昆仑山砍竹的故事只是传说,但看不见春潮送别客人的场景。这里只有像四川长江岸边的路一样,两条山脉之间的峡谷仿佛用手巾遮挡住了天空。
去完善
释义
1. 昆仑:中国西部的山脉,与诗中的“清远峡”无直接关系,这里可能是指山的险峻高耸; 2. 截竹:此处可能用典“禹贡导山”的传说,讲述大禹凿通山脉以利水道; 3. 春潮:春季江水上涨时的潮水; 4. 蜀江:四川境内的江河,这里用以象征曲折艰险的河流; 5. 中峡:指蜀江中部的三峡地区,著名的山水景点,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6. 手巾天:喻指山势陡峭如直立的毛巾。
去完善
赏析
《清远峡》是南宋诗人方信孺所写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首句“昆仑截竹事空传”通过想象古代神话中的昆仑山来展现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怀。第二句“不见春潮送客船”则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江水涌动和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洞察。接下来的两句“只似蜀江江上路,两山中峡手巾天”通过对比现实与想象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以含蓄、内敛的手法营造出的清远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远峡》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方信孺(约1177-1222年),字孚若,号北山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官员,历任国子正、通判广东、知州等官职,曾多次奉使金国,力图恢复中原失地。他才华横溢,诗歌、散文、书法均有所长,尤以诗歌成就最高。 在创作《清远峡》时,方信孺刚刚完成一次出使金国的使命,途经清远峡,被这里的壮丽山水所感动,写下了这首描绘清远峡美景的诗篇。此时,南宋朝廷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领土大部分已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方信孺并没有被现实的压力击垮,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政治腐败,军事虚弱,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文化事业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诗歌领域,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如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这些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同时也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