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蜜果
累累圆实大于瓜,想见移根博望槎。
三百余篇谁识此,世间宁复有张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树果实圆润丰硕超过大瓜,能想象到它的根是从远方移植而来。三百多篇谁真正认识它,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张华这样的人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博望槎:这里指汉代使者张骞乘槎寻找黄河源头的传说故事。这里用博望槎代指张骞。
2. 张华:西晋时期著名文人,博学多才,撰有《博物志》一书,全书共四十卷,其中记载了丰富的地理、历史、神话等知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波罗蜜果》描绘了诗人对方信孺对于水果的热忱和专注。诗中“累累圆实大于瓜”一句形象地描述了波罗蜜果的硕大丰满,表现出诗人对于这一果实的喜爱和赞美。同时,“想见移根博望槎”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方信孺移植波罗蜜果树的敬佩之情。接下来的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方信孺作品的认可和赞誉。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方信孺及其作品的高度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波罗蜜果》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南宋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外交困。
方信孺(1178-1222年),字直翁,福建福清人。他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以才学著称于世。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曾两度被贬谪出京,流放外地。他的诗歌多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创作《波罗蜜果》这首诗时,方信孺正遭受着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他在朝廷任职期间,因为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韩侂胄,被罢免官职,流放岭南。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经常借咏物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愤懑。
《波罗蜜果》描绘了波罗蜜果的形态和特点,赞颂了其顽强生长的精神。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方信孺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