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郊坛
一德由来可享天,东邻牛祭亦徒然。
荒凉到处游麋鹿,谁识郊坛八面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德行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天地之恩;而隔壁家的祭祀仪式也不过是白白浪费精力而已。
在这荒芜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游荡的麋鹿;又有谁能真正懂得这郊外祭坛所代表的八方圆满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邻牛祭:指古代鲁国用牛祭神的事情,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里用来比喻东邻的祭祀只是表面的形式,并无实际的意义。
2. 麋鹿:指麋鹿这种动物,通常生活在草原或沼泽地区。这里用来形容郊坛周围的荒凉景象。
3. 郊坛: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也叫做"南郊"或"郊祀"。这里的郊坛是指宋朝时的刘氏郊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刘氏郊坛》,描绘的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巾军之乱时,刘氏皇族祭祖的情景。诗人以寓言手法,表达出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一德”和“东邻牛祭”都是指祭祀,前者表达了刘氏正统地位的崇高,后者讽刺了异姓诸侯王的虚荣。而“麋鹿”是诗人的自喻,表达出诗人对于政治混乱、百姓苦难的现实无奈。最后一句“谁识郊坛八面圆”则是诗人感叹世人被繁华迷惑,难以识破真相。整首诗寓情于景,通过对郊坛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政治关怀和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氏郊坛》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在历史上,南宋是一个政治腐朽、外患频仍的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方信孺,字孚若,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但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游览各地,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感慨的诗篇。
在《刘氏郊坛》这首诗中,方信孺通过对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刘表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刘表曾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将,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为国家的救世主。方信孺以刘表为喻,暗示自己在国家危难之际,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