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真求赞者
十年红紫□,容易怨春园。
不向瓶中见,还从檐上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十年的繁华,春天里的人们很容易心生怨恨。他们不在瓶子中看到,反而在屋檐上寻找。
去完善
释义
十年红紫**:这里"红紫"是形容花朵盛开鲜艳的景象,"十年"表示长期时间。
**□**:这里是个空缺的字,根据诗的内容可以推测,这个字可能是"花"或者"英"等字眼,用来描述花朵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赠写真求赞者》是南宋诗人方信孺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与重生的过程,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十年红紫□”,描述了花朵盛开时的绚烂景象。红紫代表着花朵的颜色,而“十年”则象征着漫长的时间。这句话意味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花朵不断地绽放和凋谢,给春天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容易怨春园”,是对花朵凋谢的感慨。“容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美丽易逝的哀伤之情。而“怨春园”则是将这种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哀愁。
第三句“不向瓶中见”,是对花朵重生的一种暗示。“瓶中见”是指将花朵插在花瓶中供人欣赏,而这句话则意味着花朵并未被人类所摧残,它们依然顽强地生长在大自然中,等待着下一次春天的到来。
最后一句“还从檐上看”,是对花朵重生后的美好景象的描绘。“檐上”是指房屋屋檐上的瓦片,这里用来比喻花朵在屋顶上盛开的美景。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力和希望的美好期待,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赠写真求赞者》这首诗通过对花朵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于生命力和希望的美好期待,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写真求赞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方信孺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此时,距离宋朝灭亡还有一百多年,但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通过对写真求赞者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狂热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方信孺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在南宋朝廷担任官员,但目睹了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对自己的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写真求赞者的讽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社会的关切。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在南宋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广,士人阶层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愈发狂热。人们热衷于寻求他人的赞美和认可,以求在官场上获得更高的地位。这种社会现象在方信孺的诗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