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会仙观

标题包含
会仙观
绰约长眉海上仙,久餐云母学长年。 山中丹井今无恙,为吊南充谢自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风度翩翩的海仙美人,长久地食用云母,以寻求长寿的秘诀。如今山中的丹井依然安好,为了悼念南充的谢自然而来到这里。
去完善
释义
《会仙观》方信孺:这首诗歌描写的是作者在会仙观的所见所感。诗中的“绰约长眉海上仙”是指美丽的仙女,这里的“海”指的是“蓬莱仙境”;“久餐云母学长年”是说仙女们通过食用云母来延长寿命;“山中丹井今无恙”是指山中用于炼丹的水井至今仍然存在;“为吊南充谢自然”是说作者来到会仙观是为了悼念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的谢自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飘渺的仙人画卷:海上的神仙风姿绰约,她们享受着云雾的滋养而延年益寿。山中的炼丹之地依然保留着原貌,诗人来到此地缅怀着南充那位名叫自然的仙子。 诗人通过“绰约长眉”、“久餐云母”等词句,塑造了神秘而又高洁的仙境形象。同时,又以“山中丹井”及“吊南充谢自然”唤起人们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仙子的怀念。全诗格调高雅,寓意深远,既有对神话传说的敬仰,也有对个人理想的寄托,使得人们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感受到一丝超脱现实的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仙观》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方信孺所作的一首描绘神仙境界的诗。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描绘会仙观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50年左右。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金、南宋对峙的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诗人方信孺在这个时期担任了南宋朝廷的重要官员,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方信孺在政治上并不得志,这使他产生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仙境的向往。 在南宋时期,道教在中国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方信孺作为一位文人,也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他通过对道教神仙境界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