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楼
海山雨过月明时,自是南州一段奇。
尘土只今无着处,可怜谁与更题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海和山间的雨停歇之后,月亮逐渐明亮起来,这是南部地区难得一见的奇妙景色。如今尘土已经无处可去,只是可惜没有人能与我一同欣赏这美景并为之写诗。
去完善
释义
1. 海山:指大海与山峰,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登上海边的山楼,看到的大海与山峰的景色。
2. 雨过月明:意思是雨停之后月亮出来,即雨后初晴的夜晚。
3. 南州:中国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广东一带。
4. 一段奇:非常奇特的景致或景观。
5. 尘土:这里比喻世俗的烦恼。
6. 无着处:没有地方安放,形容烦恼无法消除。
7. 可怜:这里是期望的意思。
8. 谁与:即“与谁”,和谁一起。
9. 更题诗:重新题写诗篇。
去完善
赏析
《海山楼》是一首描绘海景和抒发个人感慨的诗。诗人方信孺在观察海山雨过月明的美景后,感叹这是南方地区的独特景象。“尘土只今无着处”这句意味着他感到自己现在没有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可怜谁与更题诗”则是表示期望有谁能与他一起欣赏这美景,共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篇。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人分享美景、共度时光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山楼》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方信孺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中国政治形势复杂,内忧外患不断。
在这段时间里,方信孺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受到朝廷的赏识,历任多地知州。然而,随着金国的入侵,南宋朝廷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方信孺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臣,被贬谪至福建。在这期间,他登上了海山楼,俯瞰大海,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在方信孺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国威胁下的艰难处境。金国多次南侵,严重威胁到南宋的统治。为了抵抗金国,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国防、发展经济、整顿内政等。然而,由于权臣当道、宦官专权等原因,这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