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涧
拔宅谁能辨有无,涧边空记旧丹炉。
世间自是多凡骨,何处犹寻九节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移居他处难分辨真假,只在山涧处找寻那熟悉的炼丹炉。世上大多人都平凡无奇,究竟哪里能找到传说中的九节菖蒲呢?
去完善
释义
1. 拔宅:指得道成仙。这里是指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故事。
2. 有无:指真实存在或虚构的事物。
3. 涧边:指蒲涧这个地方。
4. 丹炉:炼丹的炉子。这里是说以前有方士在蒲涧炼丹的地方。
5. 凡骨:凡夫俗子之身,即没有仙缘的人。
6. 九节蒲:一种神话传说中的草药,据说可以治病强身,延年益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拔宅谁能辨有无”是诗人通过古人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来起笔,表达出神异之事难以确认的意象。第二句“涧边空记旧丹炉”则更进一步描绘了地点,那便是仙人居所附近的涧边,同时也暗含了那些传说已成往事,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是空泛的印记。
第三句“世间自是多凡骨”则是诗人由神话传说引向现实世界的反思,人类中的大多数人仍是普通的凡人,无法像仙人般拥有超脱尘世的能力。而最后一句“何处犹寻九节蒲”,实际上是诗人以寻找九节蒲这一传说中具有神奇药效的植物,表达了对于理想仙境和神秘力量的渴望与期待。整首诗寓意深远,既流露出诗人对方外生活的向往,又揭示了现实世界人们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蒲涧》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即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金朝的压制,而南方地区则相对较为安定。
方信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文学熏陶,对诗歌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及第,因此他对仕途并不热衷。在他的后半生,他游历了江南各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蒲涧》一诗描绘了蒲涧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方信孺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