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长芦福长老
达摩西归不记年,雪山消息更茫然。
行人不会真如事,唯爱长芦含暮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达摩去往西方并无具体年份记录,雪山的传说更是扑朔迷离。
普通人无法理解这种真实的事情,他们只喜欢看到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芦苇上。
去完善
释义
1. 达摩: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创立人,他被视为禅宗的初祖。达摩是印度的一个僧人,他在公元527年左右到达中国传播佛教教义。达摩西归不记年,这句话意味着达摩去西方取经的具体年份已经无从查考。
2. 西归:即去西方取经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传授禅宗思想的过程。
3. 雪山:这里指西藏一带的高山地区,也是达摩去西方取经经过的地方。
4. 茫然:迷茫、不清楚的意思。
5. 行人:指普通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没有领悟到禅宗真谛的普通信徒。
6. 真如:佛教术语,表示真实、永恒的本质,也可以理解为禅宗所追求的觉悟境界。
7. 长芦:这里指长芦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著名寺庙,达摩曾在此传法。
8. 暮烟:傍晚时分的烟雾,这里是用来形容长芦寺周围宁静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沈辽为表达对禅宗达摩祖师及长芦福长老的敬仰之情而作。首先“达摩西归不记年”描述了达摩的归去时间无法确定,表现出禅宗佛法的悠久历史和高深境界。第二句“雪山消息更茫然”则用达摩曾参访过的西域雪峰比喻禅宗源起的神秘性。接着“行人不会真如事”揭示了世人对禅宗真谛理解之浅薄,衬托出达摩与福长老等高僧们的修为高超。最后一句“唯爱长芦含暮烟”以暮色中的长芦寺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禅院的宁静与禅宗意境的热爱,进一步强调诗人的敬仰之心。全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于禅宗佛学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长芦福长老》是北宋诗人沈辽于公元1072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一时期,沈辽正处于他人生和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诗歌艺术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在文学上取得了较高的声誉。
在沈辽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宋朝的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佛教在中国社会中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长芦福长老作为一位著名的僧人,对沈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沈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长芦福长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