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偕翁与可江正甫郑景云游凤山
裹将破帽凤山游,凤去台空余古丘。
白发尚能今日客,黄花祇作故园秋。
天浮渭北荒荒杳,江入旴南隠隠流。
我始欲愁君且莫,人生何处是吾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带着破旧的帽子在凤山游览,凤凰已经离去,只剩下古老的平台和小山。
尽管头发已白,却依然能够像今天这样四处游历;菊花只是作为故乡秋天的象征。
天空漂浮在渭北的荒凉地带,江水流入了盱南的隐秘河流。
我开始担忧,但你暂且不要担忧;人生何处不是我们的家园呢?
去完善
释义
1. 凤山:地名。
2. 台:指凤凰台,位于凤山之上。
3. 丘:坟墓,此处指古时的墓葬。
4. 白发:指老年人的头发,这里代指作者等老年人。
5. 黄花:菊花,秋天盛开的花卉。
6. 故园:指作者的故乡。
7. 天浮:形容天空高远辽阔的样子。
8. 渭北:渭水以北的地区,这里泛指北方的广阔地域。
9. 荒荒杳:遥远而模糊的景象。
10. 江入旴南:江水流入旴江以南地区。
11. 隐隐流:水流缓慢无声。
12. 吾州:指自己的家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九日偕翁与可江正甫郑景云游凤山》,作者朱复之。诗中描述了重阳节期间,诗人与朋友翁与可、江正甫、郑景云一起游览凤山的情景。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凤山已经不再像凤凰一样美好,只剩下古老的坟墓。诗人感慨岁月匆匆,自己的头发都已经变白,但依旧能够欣赏故乡的秋天美景。
诗中的“天浮渭北荒荒杳,江入旴南隠隠流”两句,描绘了天地间广袤无垠的景象,以及江水静静流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结尾的“我始欲愁君且莫,人生何处是吾州”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告诉朋友们不要过于担忧,人生何处不美好,关键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九日偕翁与可江正甫郑景云游凤山》是南宋诗人朱复之在重阳节这一天,与好友翁与可、江正甫和郑景云共同游览凤山时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
在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至江南一带,尤其是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朝廷后,这一带地区成为了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在这个时期,朱复之曾任江西抚州的州学教授,并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朝野的赏识。然而,由于南宋政权内部的争权夺利,朱复之最终未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界流行着一种名为“江湖诗派”的诗歌流派,他们以描绘民间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强调诗歌的通俗性和实用性。朱复之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也深受这一流派的影响。这首《九日偕翁与可江正甫郑景云游凤山》正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