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尘外闲题
高树青圆不见天,小风微动竹梢偏。
衣涵空翠元无雨,庭閟余声独有蝉。
老去此心无所住,向来我见不须先。
狂吟但过寒山子,荐得腾腾一味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参天绿树间难见天空,微风轻拂使得竹叶摇曳。
身上披着苍翠却未淋湿,庭院中回荡着孤独的蝉鸣。
渐渐老去的心不再执着,所见之物不需预先判断。
只管尽情高歌走过寒山,去领悟那份禅意的超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太平寺:寺庙名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始建于东晋。
2. 尘外:尘世之外,这里指寺庙周边的清幽环境。
3. 高树青圆:形容树木茂盛,遮住了天空。
4. 小风微动:微风轻拂。
5. 竹梢:竹子的新芽或嫩叶。
6. 衣涵空翠:衣服上沾染了竹叶的绿色。
7. 元无雨:原本没有下雨。
8. 庭閟余声:庭院里回荡着蝉鸣的声音。
9. 老去:年龄增长。
10. 无所住:指心灵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1. 向来:一直这样。
12. 我见:主观的认识。
13. 不须先:不需要事先准备。
14. 狂吟:豪放地吟咏诗歌。
15. 但过:只是路过。
16. 寒山子:唐朝著名诗僧,以寒山作为自己的名号。
17. 荐得:得到,获得。
18. 腾腾:悠闲自在的样子。
19. 一味禅:禅宗的最高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太平寺尘外闲题》是一首描绘寺院幽静景象的诗词。首联“高树青圆不见天,小风微动竹梢偏”,以高耸的树木和婆娑的竹叶勾勒出一幅宁静、宜人的画面。诗人运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静谧的环境中。颔联“衣涵空翠元无雨,庭閟余声独有蝉”,描述了诗人在寺院内的所见所闻:透过衣服感受到周围翠绿的气息,却并没有下雨;庭院里回响着孤独的蝉鸣,更显出寺庙的寂静。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也突显了他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颈联“老去此心无所住,向来我见不须先”,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超脱与洒脱,强调内心平和与宁静的重要性,以及对过往经验的反思。尾联“狂吟但过寒山子,荐得腾腾一味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寒山子一样,过上一种充满禅意的生活,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太平寺尘外闲题》,是由南宋诗人朱复之所创作的。朱复之在南宋时期是个著名的文人,以诗画闻名于时。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反映民间疾苦为主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此诗创作于南宋末期,当时南宋国势日衰,北方半壁江山被金人占据,朝廷偏安江南,朱复之对此深感忧虑。他自己也因战乱而背井离乡,辗转流离,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朱复之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虽已摇摇欲坠,但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然比较繁荣,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由于战乱的影响,百姓生活困苦,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朱复之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如《太平寺尘外闲题》等,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