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码碯石屏

标题包含
送码碯石屏
削出云岑一片奇,天然玉莹泽如脂。 祇堪棐几旁边看,颇与文房辈行宜。 香篆自萦黄嬭卷,飞花不点墨卿池。 粗官马上今无用,付与刘郎写近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赞美砚台的古诗,诗人以砚台为核心,展示了它的优美特质和实用价值。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雕刻出如同云层一般奇特的砚台,其质地如玉般晶莹润泽,就像脂肪一样细腻。 它只适合放在书桌旁观看,与书房中的其他物品相得益彰。 砚台上的香气自然萦绕着纸张,而砚台周围的飞花却不沾染墨汁。 我这个小小的官员虽然没有什么大用,但可以把它交给刘郎来书写近处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云岑":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这里形容石屏的高大奇特。 2. "棐几":一种用榧木制作的桌子,多用于摆放文具或书籍。这里表示书桌。 3. "香篆":指燃烧的香产生的烟雾。 4. "黄嬭卷":一种黄色的书画。这里可能是指书法家或者文人的作品。 5. "墨卿池":字面意思是指墨水汇聚的池塘,此处借指文人聚会的地方。 6. "粗官马上":指做粗活儿的官员。这里可能暗示诗人自己的身份。 7. "刘郎":即南朝文学家刘孝绰。这里泛指文人墨客。
去完善
赏析
《送码碯石屏》是朱复之写给友人或亲人一幅精美石屏的赠诗。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充分展示了石屏的艺术价值和实际用途。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首联“削出云岑一片奇,天然玉莹泽如脂”形象地描绘了石屏的形状和质地,突出了它的奇特和高贵。云岑是指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用来形容石屏的峭拔状貌;玉莹则形象地描绘了石屏的光泽和质感,如同油脂般细腻润泽。 颔联“祇堪棐几旁边看,颇与文房辈行宜”意味着石屏只适合在书桌旁欣赏,因为它与书房里的其他器具相得益彰,增添了书斋的高雅氛围。这一句既赞扬了石屏的美丽又表现了它作为一件艺术品的实际作用。 颈联“香篆自萦黄嬭卷,飞花不点墨卿池”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构成了和谐的意境。香篆(点燃的香)在空中飘荡,却不会落到石屏上弄脏它,暗示石屏洁净无暇的品质;而飞花则象征着石屏的珍贵和独特。 尾联“粗官马上今无用,付与刘郎写近诗”这一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将石屏送给朋友的愿望。在这里,"粗官"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谦虚称谓,而"刘郎"则是他的朋友或者亲密之人。诗人借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勉励之情,希望朋友能在石屏上书写美好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冬天,苏东坡的好友朱复之在他的谪居地黄州(今湖北黄冈)为他写了一首诗《送码碯石屏》。这首诗是朱复之对苏东坡政治失意、被贬离京的一种同情和安慰。 苏轼因与当朝权臣王安石的变法政见不合,由翰林学士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生困顿不得志。在此时期,他的生活方式和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曾经热闹的京城生活变成了艰苦的乡村劳作,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人生的巨大挫折。 然而,正是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苏轼完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他的诗词虽然表现出了深重的忧虑,却并未因此而显得消极颓废,反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朱复之作为苏东坡的好友,深知苏轼的心绪,因此特意选取了“码碯石屏”这一题材,以此传达出苏东坡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朱复之本人也是当时的著名文士,曾任饶州推官,后辞官归隐,一心文学,与苏轼情谊深厚。 总的来说,《送码碯石屏》这首诗的产生背景是在北宋熙宁年间,时值王安石变法,政治斗争激烈,苏轼遭贬黄州。朱复之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好友的关怀和鼓励,同时也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