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罗怀叟三杯属余刚制共读孟郊诗
建子初寒月,篝灯对语时。
独醒苏客酒,细咏孟生诗。
蠹老无新卷,乌惊有夜枝。
白云路不远,明日肯重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月初现的寒夜里,我们围坐在烛火旁交谈。
清醒的我独享着友人杯中清酒,细细品味着孟生诗词的美好。
书虫老去无法再蛀食新书,乌鸦被夜晚的树枝惊起。
白云掩映的道路并不遥远,希望明天我们能再次相聚。
去完善
释义
《夜饮罗怀叟三杯属余刚制共读孟郊诗》是宋代诗人朱复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1. 建子:即“建子月”,农历十一月。
2. 篝灯:指点起灯火,照亮环境。
3. 独醒苏客酒:此句意指罗怀叟的酒量甚大,能够保持清醒的状态。苏客,泛指豪爽善饮之人。
4. 细咏孟生诗:这句是说一起仔细品味孟郊的诗篇。
5. 蠹老无新卷:蛀虫老去没有新的书卷,这里表示书的收藏丰厚。
6. 乌惊有夜枝:乌,乌鸦;夜枝,夜晚的树枝。此句描绘的是夜晚中乌鸦因受到惊吓而飞起的场景。
7. 白云路不远:借指诗人们隐逸生活的理想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复之作,描绘了与友人罗怀叟夜饮、共赏孟郊诗歌的情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孟郊诗歌的热爱。
首联“建子初寒月,篝灯对语时”,点明了夜饮的时间和环境。建子是古代的一种历法,此处用来表示时间。初寒月,即冬天的第一个月,象征着寒冷的季节。篝灯,指燃烧柴火的灯光,这里用来形容室内的温暖氛围。通过对语时,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在寒冷的夜晚相聚,共同探讨文学的美好画面。
颔联“独醒苏客酒,细咏孟生诗”,描述了作者与朋友饮酒赋诗的场景。独醒,指清醒的状态,这里指不喝酒的人。苏客,指的是苏东坡,他喜欢喝酒,这里用来比喻饮酒。孟生,指的是唐代诗人孟郊,以苦吟著称,这里用来赞美孟郊的诗才。作者用独醒和苏客对比,表达了他们虽然在饮酒上有所差异,但在欣赏孟郊诗歌上的共鸣。
颈联“蠹老无新卷,乌惊有夜枝”,通过观察书房里的蠹虫和老树枝,表现了时间的流逝。蠹,指的是蛀蚀书籍的虫子,这里用来象征书籍。老,指的是时间长久。无新卷,说明作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已经没有新的篇章可以阅读。乌惊,指的是乌鸦被惊醒,这里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有夜枝,指的是树上的老树枝在月光下清晰可见。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书房和自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岁月的感慨。
尾联“白云路不远,明日肯重来”,是对友情的期许。白云,指的是山间的云彩,这里用来形容隐居的生活。路不远,表示实现隐居生活的愿望并不遥远。明日肯重来,是邀请朋友明天再次来访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夜饮罗怀叟三杯属余刚制共读孟郊诗》是宋代诗人朱复之在公元975年创作的作品。此时的朱复之已经步入了老年,他的生活历经沧桑,曾在朝为官,又因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饱尝世事的酸甜苦辣。在这个时期,他通过阅读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并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不久,北宋社会正处在逐步稳定和繁荣的时期。然而,这并没有让朱复之感到轻松愉快,反而使他更加忧虑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读孟郊诗时得到了共鸣,同时也为他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在这首诗中,朱复之描绘了自己与好友罗怀叟共饮、共赏孟郊诗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描绘,他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孟郊诗的评价,他也表现出了对自己现实境遇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