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夜读书无油歌

标题包含
冬夜读书无油歌
君不见莱公酣歌彻清晓,银蜡成堆烧不了。 又不见齐奴帐下环佳人,平生爨蜡不爨薪。 南园花蜂巧心计,祇为渠侬照珠翠。 生憎诗客太酸寒,略不分光到文字。 欲学凿壁衡,邻火夜不明。 欲学囊萤车,十月霜无萤。 人生穷达真有分,大钧高高不须问。 起来摩挲莲叶真人图,还有青藜老杖照我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不见莱公欢歌通宵达旦,银烛成堆烧不尽。 又不见齐侯府中美女环绕,一生只熏蜡烛不烧柴。 南园蜜蜂精巧策划,只为照亮那些珍珠翡翠。 却嫌诗人过于迂腐,完全不把光芒传递到文字之中。 想效仿凿壁偷光的匡衡,但邻居的灯火夜里也不明亮。 想模仿囊萤取火的桓车胤,然而十月的寒霜里并无萤火虫。 人生的贫富终究有定数,天命无常不必过问。 起身抚摸那莲叶仙子图,还会有青藜拐杖指引我在黑暗中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莱公:指唐朝时的杨贵妃,即唐玄宗的宠妃。这里可能把她的故事与宋朝时莱公相混淆。 2. 齐奴: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田文。他广招门客,供养优厚,留下“鸡鸣狗盗”的典故。 3. 南园花蜂: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象。 4. 渠侬:方言中的“他”。 5. 生憎:讨厌、不喜欢。 6. 酸寒:指文人墨客的书卷气,多愁善感。 7. 分光:分享阳光,喻指得到别人的帮助。 8. 凿壁衡:一个关于匡衡的故事。 9. 囊萤车:晋代车胤家贫夜读,用萤火虫照亮书本的故事。 10. 大钧:原意是天道,这里可能寓指命运。 11. 莲叶真人图:道教中修炼的象征画面。 12. 青藜老杖:古代的烛台,也象征照明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夜读的诗歌,诗人以借古喻今的方式,表达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和无奈。首先,他以“莱公酣歌彻清晓”以及“齐奴帐下环佳人”两个典故,描绘了豪华的生活与知识的矛盾。接着“南园花蜂巧心计,祇为渠侬照珠翠”,批判了那种只知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社会现象。 在“生憎诗客太酸寒,略不分光到文字”中,诗人暗含讽刺地指出那些只知道奢华生活的达官贵人,却不愿为文化的传承投入一丝一毫。紧接着,“欲学凿壁衡,邻火夜不明;欲学囊萤车,十月霜无萤”,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获得充足光源进行阅读的无奈。 然而,即便条件艰难,诗人依然坚持:“人生穷达真有分,大钧高高不须问。”最后两句“起来摩挲莲叶真人图,还有青藜老杖照我无”,传达了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整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面对困难、挫折时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知识的渴望,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夜读书无油歌》是南宋诗人朱复之所作,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这是一首抒怀之作,反映了诗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读书的坚定信念和坚韧精神。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南宋初期。金兵南侵,导致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朱复之作为一名爱国文人,面对国家的危亡,他忧国忧民,内心充满忧虑。然而,尽管生活困苦,他仍然坚信知识的力量,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报效国家。 这首诗歌表达了朱复之在冬夜寒冷的环境中,因为没有灯油而无法读书的痛苦心情。但他仍然坚定地表示:“读书无油何妨?” 表现出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品质,使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