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
凤山高兮上有枫,青女染叶猩血红。
莫辞老红嫁西风,一夜憔悴成秃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山挺拔入云端,山顶生长着枫树一片;仙女青女把枫叶染成猩红色。别让老去的枫叶随着秋风凋谢,一夜之间会枯竭如老翁。
去完善
释义
1. 凤山:地名,此处可指凤凰山。具体指哪座山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判断。
2. 高:高度,这里指凤凰山的高度。
3. 青女:指青衣仙女,此处以青女代指秋天。
4. 染叶:将叶子染色。
5. 猩血红:形容枫叶的颜色。
6. 老红:成熟的枫叶颜色。
7. 西风:秋风。
8. 一夜:一个晚上。
9. 憔悴:枯萎,凋谢。
10. 秃翁:没有叶子的小树。
去完善
赏析
《枫》朱复之这首描绘枫叶的诗生动形象,颇具特色。“凤山高兮上有枫”点明地点和主角——位于凤山之上的枫叶。接下来的“青女染叶猩血红”,以拟人手法赋予枫叶生命力,表达出枫叶颜色的鲜艳浓烈。
“莫辞老红嫁西风”一句极富诗意,将枫叶的形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老红”指的是枫叶的红叶部分,而“嫁西风”则意指枫叶随风飘落。诗人将枫叶比喻为待嫁的女子,温婉、柔和,让人感受到其深深的情感。
“一夜憔悴成秃翁”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季节交替时的巨大变化。原来繁茂的枫叶,一夜之间变得枯瘦稀疏,犹如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这种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读者思考到时光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韵律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枫叶细致的观察和描绘,传达出了诗人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枫》是明朝诗人朱复之所作,创作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朱复之生活在晚明时期,当时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外交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在朱复之创作这首诗的时期,明朝正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一方面,明朝政权内部的矛盾激化,宦官权臣争权夺利,政治腐朽;另一方面,东北的女真族崛起,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朱复之通过描绘枫树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于美好景色的热爱和怀念,同时也寓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