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铁马和战士冲出汉军营地,分散队伍去营救龙城。
虽然左翼的大军已经逃脱,但将军还是应负主要责任。

去完善
释义
《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去完善
赏析
《塞下》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描绘边塞战争的诗篇。诗中通过“铁马胡裘出汉营”的形象描写,展现出一幅雄壮的出征场景。接下来的“分麾百道救龙城”则表达了将士们勇往直前的决心,他们如蜂群般奔赴战场,为解救龙城而奋战。然而,尽管将士们勇往直前,但“左贤未遁旌竿折”表明敌方的将领仍然未被捉拿,反而导致我方的战旗折断。最后一句“过在将军不在兵”揭示了战争的失败并非由于士兵们的无能,而是指挥者的失误。整首诗以激昂的笔触、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悲壮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边塞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夜,国家表面上仍然繁荣昌盛,实则已经埋下了战争的隐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边塞生活,抒发家国情怀。常建也是如此,他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绘和战争场景的渲染,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个人方面,常建一生仕途不顺,曾三次落第,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笔耕不辍。这首《塞下曲》正是他在边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