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四首 一

标题包含
塞下曲四首 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常建,字子厚,生卒年不详,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缺乏详细的记载,只知他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715-756年)在世。他是唐代士人,做过小官,但因为“不矜细行”而失官。 常建的诗歌艺术成就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那遥远的天边,一切归于宁静,不再有战争的喧嚣,曾经弥漫的杀伐之气如今化作了普照大地的日月光辉。
去完善
释义
玉帛:指珍贵的礼物,这里象征和平的使者或贡品;乌孙:古代西域的一个游牧民族,此处泛指边疆少数民族部落。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与赞美。开篇两句描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通过“玉帛”这一意象传递出和平的信息,并用“乌孙归去不称王”来强调这种和平带来的秩序与稳定。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天地之间,“天涯静处无征战”直接点明了和平的状态,而“兵气销为日月光”则运用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比喻,把过去充满敌意的气氛转变成了自然界中最纯净、最恒久的存在——日月之光。全诗构思巧妙,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状态的美好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大唐与周边民族时有纷争。常建一生仕途并不如意,多在军旅和山水间寻找精神寄托。此诗便作于他身处边塞时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当时唐王朝与乌孙等西域部族有过多次交涉,有时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换取边境安宁。诗人正是受到这种时代氛围的感染,写下此诗,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消弭后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