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一作李益诗)
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的花儿在雨中渐渐凋谢,江边的城市傍晚时分正适合相约。
春天的楼宇不关闭草木茂盛,绿水的河流蜿蜒曲折连接着桥梁。

去完善
释义
1. 长乐:古县名,在今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一带。
2. 花枝:此处指盛开的花朵。
3. 雨点:比喻雨滴或物体上的水滴。
4. 江城:城市的别称,此处意指繁华的都市。
5. 好:表示喜欢或者美好的意愿。
6. 相邀:互相邀请。
7. 春楼: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通常指青楼或者贵族家宅中的楼阁。
8. 不闭:指没有关闭或者锁上。
9. 葳蕤锁:形容锁的形状如同花草般繁茂的样子。
10. 绿水:清澈的水流,通常代表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11. 回通:回环相通,有曲折之意。
12. 宛转桥:形状曲折的桥,宛转意指姿态柔美。

去完善
赏析
《江南曲》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首句“长乐花枝雨点销”,描述了江南地区的花朵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美丽。这一景象不仅展示了江南的春天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江城日暮好相邀”,描绘了江城的美丽夜景。在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黄昏时分相约赏景的场景,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流。
第三句“春楼不闭葳蕤锁”,描述了春天的楼房和周围的花草树木相互辉映的景象。这句诗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向往。
最后一句“绿水回通宛转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桥梁和水流。这句话以绿水和宛转桥为背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美丽。同时,它也暗示了人们在江南水乡生活中的和谐与安宁。
总的来说,《江南曲》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曲》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该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世纪左右,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之后,社会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韩翃本人也因战乱而流离失所,体验了人间疾苦。同时,他也亲身经历了唐朝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在此背景下,韩翃创作了这首《江南曲》,借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