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赴举别所知

标题包含
赴举别所知
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麻衣尽举一双手, 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山甫,生卒年不详,字仁夫,号浮休子,又号松竹主人。唐朝诗人。 李山甫是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著名文人,曾任御史之职。他的诗才横溢,尤以五言古诗著称,与钱起、郎士元、皇甫冉等齐名。 李山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握紧剑柄,佩好书籍走出家门的时候,心中满是壮志和命运的疑惑。身穿麻布衣的我只有一双勤劳的手,可以帮助我实现梦想。 如果伯牙能够感受到我的忧虑,应该也会为之感到痛苦。回头看看远方的家,寄托着我对亲人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腰剑囊书:形容携带兵器与书籍,意指准备充分地去参加科举考试。 2. 壮心奇命:即壮志未酬的感慨。 3. 麻衣:布衣,指平民百姓。 4. 一双手:自谦之词,表示能力平平。 5. 叔牙:管仲的字,这里用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之事比喻知己对自己的期待和帮助。 6. 天涯:天边,喻指遥远的地方。 7. 寄所思:将思念之情寄托给远方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临行前的沉重心情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首先,“腰剑囊书出户迟”描绘了诗人准备出门的情景,暗示着他即将踏上征程。接下来的“壮心奇命两相疑”则揭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疑虑和矛盾心理。 “麻衣尽举一双手”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为了生计而离开家乡的场景。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努力奋斗的姿态,还透露出他心中的无奈与辛酸。 “叔牙忧我应相痛”则是借用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以及友人之间的深切关怀。最后一句“回首天涯寄所思”则传达了诗人离别的感伤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面临人生转折时的心境变化,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赴举别所知》是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可考,但从诗人的境遇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可能创作于唐玄宗时期。 在唐玄宗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士子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然而,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士子们往往要经历长时间的苦读和多次应试才能取得成功。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山甫写下了这首《赴举别所知》,表达了他在即将踏上科举之路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李山甫在唐玄宗时期的人生际遇颇多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脱颖而出。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了许多艰苦岁月。在这些朋友的陪伴和支持下,李山甫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了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然而,由于时局动荡,李山甫的生活依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在唐玄宗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科举制度的实施为士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使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在这首诗中,李山甫通过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科举之路的感慨,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