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四首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
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
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
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离家已久,他乡遇见故人。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忍住眼泪,望着远去的尘土。
江面上的风烟弥漫,山间的云雾重重。
我送你到这江浦之外,接下来的路你自己走。
虽然马车不能再停下,好在酒席还未开始。
欣赏着林塘的风月美景,期盼故人的归来。
雪后的天空一片洁白,江边的雾气朦胧。
客人总是担心被人发现,为何还要在这里停留呢?

去完善
释义
久客:指离家在外时间长久。
馀闰:闰月之外的日子,这里指其他时候。
自然:表示理所当然的。
江上:江河之上。
风烟:风吹烟雾。
积:积累。
山幽:指山林幽静。
望:盼望。
将如何:该如何。
桂轺:用桂木做的车,这里指贵族的车。
兰筵:摆设兰草的宴席,指高雅的宴会。
林塘:林木与池塘。
风月:指美好的景色。
赏:欣赏。
霜华:霜的光辉。
净:使干净。
天末:天边。
雾色:雾的颜色。
笼:笼罩。
客子:旅客。
畏人:害怕别人。
何为:为什么。
久留滞:长期停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开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久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接下来的诗句如“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则是对这种情感的进一步深化,表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于友人离去的无奈。
第二段中,诗人描述了送别时的环境,如“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氛围,使得别离之情更加浓郁。而最后的“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则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担忧,表现出诗人对于友人的关心和不舍。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家乡风光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期盼,如“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表达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期待。
最后一段中的“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则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进一步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而最后的“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则是对自己在外漂泊的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人四首》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组诗约创作于唐高宗朝(650年-683年)。在这个时期,王勃的生平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如少年成名、参与科举考试、被任命为参军等。然而,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失意之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王勃却在这期间饱受人生的挫折和磨难。他的诗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