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家兄子飏
萧萧双鬓半成丝,亹亹襟怀抱所思。趋向自知违俗好,文章只合伴儿嬉。嵩西晚照霞明处,洛汭秋风雁过时。中有仙人敝庐在,与君何日理茅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两鬓已经花白,但我的心依旧充满了思考。我知道自己的追求与世俗不同,但我仍然热爱写作。傍晚时分,我在嵩山上看那明亮的晚霞;秋天的时候,我在洛水边看着大雁飞过。这里有一座仙人的破屋,不知什么时候我能和你一起整理一下这间小屋呢?
去完善
释义
1. 萧萧:形容毛发稀疏的样子。
2. 双鬓:两边的鬓发。
3. 成丝:形容头发变得像丝一样细。
4. 亹亹:勤勉不懈的样子。
5. 襟怀:胸怀,内心的感情。
6. 所思:所想的事物。
7. 趋向:倾向,指个人的意愿或行为方向。
8. 违俗:违反世俗常规。
9. 好:喜爱,爱好。
10. 文章:这里指诗人的文学创作。
11. 合:应该,应当。
12. 伴儿嬉:陪伴孩子们玩耍。
13. 嵩西:嵩山以西的地方。
14. 晚照:夕阳的余晖。
15. 霞明处:晚霞映照的地方。
16. 洛汭:洛水汇入黄河的地方,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17. 秋风:秋天的风。
18. 雁过:大雁飞过。
19. 时:时候,季节。
20. 中:中间,内部。
21. 仙人:指诗人隐居的山中友人。
22. 敝庐:破旧的房屋,指友人的住所。
23. 与君:和你,指诗人的哥哥。
24. 何日:什么时候。
25. 理茅茨:修理茅草屋,指过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萧萧双鬓半成丝,亹亹襟怀抱所思”,以自己日渐花白的头发作为意象,突显岁月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亹亹襟怀抱所思”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和深深的怀念。
颔联“趋向自知违俗好,文章只合伴儿嬉”,诗人虽深谙世俗,但在文人墨客中却乐得自在。他将生活的向往寄寓于诗文中,并以其自娱。
颈联“嵩西晚照霞明处,洛汭秋风雁过时”,描述了故乡的景象,日落时分,晚霞洒满嵩山以西;秋风中,大雁从洛河渡口飞过。这些自然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
尾联“中有仙人敝庐在,与君何日理茅茨?” 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有怀家兄子飏》,是由明朝诗人陈庚所创作的。诗的主体内容是表达对兄长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是明朝走向衰落并最终灭亡的时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并开始巩固统治的时期。
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里,陈庚的人生经历复杂多样。他曾是明朝官员,后因战乱和时局动荡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家人尤其是兄长子飏分处异地,难以相见。这种与家人分离的经历使他深感思念之情,从而创作了这首《有怀家兄子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外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而清朝则在东北地区崛起,逐渐威胁到明朝的统治地位。这种时代背景为陈庚的人生经历增添了更多的悲剧色彩,也使他对家国之情的表达更加深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