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书怀
花气薰人动竹斋,贪春狂思若为裁。蜂黏落絮飞还坠,燕认新巢去复来。乱后精魂犹梦境,贫中风景剩诗才。江山信美非吾土,怀抱何时得好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香弥漫在竹林间,春天的气息让人难以抗拒。蜜蜂沾上了飘落的花絮,又重新落下;燕子找到了新的巢穴,来回飞舞。战乱之后的世界犹如梦境,贫困中的风景只有诗歌才能描绘。江山确实美丽,但并非我的故乡,心中的愁绪何时才能得到排解呢?
去完善
释义
1. 花气:花香之气。
2. 薰人:使人陶醉。薰,同“熏”。
3. 动竹斋:使竹子摇曳生姿。
4. 贪春: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
5. 狂思:形容思绪不受约束地驰骋。
6. 若为裁:如何整理和表达。
7. 蜂黏落絮:蜜蜂粘住飘落的柳絮。
8. 飞还坠:指柳絮飘落时起起落落。
9. 燕认新巢:燕子建造新的巢穴。
10. 去复来:表示燕子的往返活动。
11. 乱后:指战乱之后。
12. 精魂:精神灵魂。
13. 梦境:比喻虚幻的景象。
14. 贫中:贫穷的环境中。
15. 风景剩诗才:只有通过诗歌才能抒发贫瘠生活中的美好景色。
16. 信美:确实美丽。
17.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
18. 怀抱:心中的抱负。
19. 好开:得到舒展的机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后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通过“花气薰人”和“贪春狂思”表达出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愉悦心情。然而,这种愉悦并未延续到底,颔联中的“蜂黏落絮飞还坠,燕认新巢去复来”描述了生命的无常和无奈。接下来的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因战乱流离失所、生活困顿的现状以及渴望祖国安宁、胸怀壮志的心情。总体而言,这首诗歌既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又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与感慨,富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后书怀》是南宋诗人陈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即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在这一年里,陈庚正处于中年时期,生活较为安定。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相对稳定。然而,南宋与金国的战争仍在持续,国内民生困苦,国家内外交困。在这种背景下,陈庚以诗歌抒发胸臆,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陈庚本人曾担任过官员,对民间疾苦有一定了解。他在诗中描绘了清明过后,农民开始春耕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战乱与民不聊生的担忧,以及对平定战乱、改善民生状况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