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人惠犀皮胡瓶
灵犀鳞甲鸱夷腹,块土能奇诧善埏。
器似虞陶知不窳,规同庄埴巧成圆。
雕镌尚喜兼文质,空洞祇堪容圣贤。
于一器中求不器,愿珍嘉惠比韦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犀皮:指犀牛皮,这里借指用犀牛皮制作的器皿。
2. 胡瓶:古代西域的一种盛酒容器。
3. 灵犀:传说中的神犀,据说它有双角,一角在鼻上,一角在顶,能洞察事物。这里形容胡瓶的质地独特。
4. 鸱夷:一种酒器,这里形容胡瓶的形状。
5. 块土:指制作器皿的土坯。
6. 能奇诧善埏:指制作工艺高超。
7. 虞陶:指陶工始祖舜,这里用来赞美胡瓶的品质。
8. 不窳:指器皿坚固耐用。
9. 规同庄埴:指胡瓶的形状设计巧妙。
10. 雕镌:指在器物上雕刻花纹。
11. 文质: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2. 空洞:指胡瓶的内部空间。
13. 圣贤:指品德高尚的人。
14. 一器中求不器:指一物多用。
15. 韦弦:比喻朋友间的劝诫和帮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以犀皮胡瓶为主题的诗歌。诗人首先描述了犀皮胡瓶的外观特点:其表面如同鳞片,形状如同鸱夷(古代一种酒器)。接着,诗人赞美了它的制作工艺:虽然材料奇特,但匠人却能巧妙地将之制成圆形器皿。然后,诗人又提到了胡瓶的雕刻纹饰与孔洞设计:雕刻精美且不过于繁复,孔洞可以容纳贤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该器物的珍惜之情,以及将其比作韦弦(古代乐器)来提醒人们时刻不忘初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友人惠犀皮胡瓶》是宋代诗人陈庚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公元1106年。陈庚生逢南宋初年,年轻时曾游历江南,受到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影响,擅长诗歌、散文和书法。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一生辗转多地为官,晚年辞官回乡。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之际。当时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而陈庚因不满官场腐化,选择辞官回乡。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他收到了友人的赠物——犀皮胡瓶。这个犀皮胡瓶可能是友人远行时所赠,也可能是友人寄予诗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同时间段内,宋朝正处于金兵入侵的战乱时期,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庚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以犀皮胡瓶为寄托,表达了与友人共同度过困难时光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