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师岩卿蒲中八咏 其七 妫汭夕阳
水曲山河古乐乡,圣谟曾此降英皇。遗风欲问应无处,破屋颓垣半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水弯曲环绕着古老的山河田园,曾经的辉煌在此地留下印记。想要寻找过去的痕迹已经很难了,破旧的房子和坍塌的墙壁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沧桑。
去完善
释义
1. "水曲山河古乐乡":"水曲"指河流弯曲的地方;"乐乡"是快乐、欢乐的乡村或地区的意思。这里总体描绘了风景优美的河曲之地,也有古老的历史与文化。
2. "圣谟曾此降英皇":"圣谟"指皇帝的智慧;"英皇"则是贤明的君主。这里说明了有智慧的君主曾经来到过这个美丽的地方。
3. "遗风欲问应无处":"遗风"是指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气或者事物;"欲问"表示想要了解、询问。这句诗表达了想要了解那个时代的风俗和故事,却感觉无处可寻。
4. "破屋颓垣半夕阳":"破屋"和"颓垣"都是形容建筑破旧的意思;"半夕阳"即指夕阳西下时的一半天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破旧的房屋和城墙在夕阳下显得更加衰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妫汭夕阳”,是作者陈庚在游览地名古乐乡时的所见所感。诗以“水曲山河古乐乡”开篇,描绘出一片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同时也暗示了此地悠久的历史。接下来,作者提到“圣谟曾此降英皇”,表明这里曾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流露出一丝敬仰和赞叹之情。然而,当作者想要追寻先人的足迹时,却只能看到“破屋颓垣半夕阳”的衰败景象,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和历史沧桑。整体来看,这首诗歌借景抒情,通过对比古今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师岩卿蒲中八咏 其七 妫汭夕阳》是南宋诗人陈庚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在公元12世纪中期。
在南渡后的岁月里,陈庚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而他的家乡位于江南,这种背井离乡的境遇使他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庚通过对故乡美好风光的回忆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当时的南宋正处于民族矛盾、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的困境中,国家政治腐败,社会风气颓废。面对这样的现实,陈庚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在诗歌创作中寄予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在这首诗中,他以幽美的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