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即事

标题包含
长安即事
暝鼓才终复晓鸡,九门何计出沈迷。 樵童乱打金吾鼓,豪马争奔丞相隄。 翡翠鬟欹钗上燕,麒麟衫束海中犀。 须知不是诗人事,空忆泉声菊畔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黑夜结束,晨曦微露,京城内外尚沉浸在迷茫之中。街头巷尾响起了鼓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始新的一天。樵童们打着鼓,豪马在相府堤岸争先恐后。翠鸟和麒麟在各自的天地里互不干扰。但这不是诗人所关注的场景,他只记得那萦绕心头的清泉与菊花的声音,那些诗句中的美好意象。
去完善
释义
1. 暝鼓:指报时的暮鼓。古时有晨钟暮鼓的制度,以报时并规范人们作息。 2. 九门:古代京城有九座城门,这里指代整个长安城。 3. 何计:无法计议,意为难以设法。 4. 沈迷:形容沉醉于声色犬马中,迷失方向。这里表示世人追求享乐无法自拔。 5. 金吾:即金吾卫,古代皇宫的禁卫军。 6. 豪马:指高头大马,彰显地位与财富。 7. 丞相隄:丞相为大官,此堤应该指宰相所建的堤坝,代表权贵之地。 8. 翡翠鬟:翡翠为绿色珠宝,鬟是发髻,这里可能比喻贵族妇女的发饰。 9. 麒麟衫:麒麟象征吉祥,衫为古代长袍,可能意指贵族衣着。 10. 海中犀:海犀是一种名贵的犀牛角,这里可能用来形容衣着华贵。 11. 诗人事:诗人通常关注民生疾苦、社会现象等,本句意味着作者并非诗人,无须过分关注这些。 12. 泉声菊畔畦:在泉声环绕、菊花盛开的田园风光中怀想,寓含对安静生活环境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长安即事》是唐朝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描绘京城长安景象的诗歌。首联描述了长安城夜与昼的更替,“暝鼓才终复晓鸡”意味着夜晚的鼓声刚停歇,早晨的鸡鸣又响起,表现出长安城繁华不歇的景象。颔联通过描绘金吾鼓、丞相隄等元素展示了京城的生活氛围和朝政状况。颈联则通过翡翠鬟、麒麟衫等华丽的装饰展示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文化。尾联则揭示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超脱态度:尽管他身在其中,但他知道自己并非此间的真正主人公,而是出于责任而关注这些世事变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即事 莺声促促花狼藉,御苑残红舞燕子。 长安若问旧繁华,朱柱金梁空画齿。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晚唐时期,公元859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走向衰落,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诗人林宽身处这一时代,目睹了长安城昔日的繁华不再,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这一时期,林宽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回乡途中,他看到了长安城的衰败景象,心中无比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长安即事》。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政权腐朽,社会动荡不安。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但随着国家的衰落,长安城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