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遣怀
醉下高楼醒复登,任从浮薄笑才能。
青龙寺里三门上,立为南山不为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古时的都城,即今西安。
2. 遣怀:抒解胸怀的诗歌。
3. 醉下高楼:意指诗人酒后站立在高楼下。
4. 醒复登:清醒后又再次登上高楼。
5. 任从:任凭他人。
6. 浮薄:轻薄,此处指世俗之人。
7. 才能:有才华的人。
8. 青龙寺:位于唐朝都城长安城的新昌坊,是佛教密宗祖庭。
9. 三门:即寺庙山门前的三个门洞,中门供人出入,左右门供神通行。
10. 立为南山:立志成为品德高尚、隐居山林的隐士。
11. 不为僧:不选择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赏析
《长安遣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繁华的长安城时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诗人首先以“醉下高楼醒复登”开篇,通过描述自己反复饮酒和清醒的状态,传达出内心的迷茫与挣扎。接下来,诗人用“任从浮薄笑才能”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眼光的漠视,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认可。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了青龙寺和南山。青龙寺位于长安城内,而南山则是诗人所向往的精神寄托之地。“立为南山不为僧”意味着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然而,他却无法割舍对世俗的关注,只能在内心挣扎中寻求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矛盾的描绘,展现了唐朝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无奈与挣扎。同时,诗人借助于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遣怀》是唐朝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58年,即唐玄宗天宝年间至唐代宗广德元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动荡不安,安史之乱爆发,使得国家陷入混乱。
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林宽以“长安”为题材,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感慨。他在诗中描述了长安城昔日的繁华盛世,以及现在因为战乱而变得荒凉破败的景象。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心疾首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林宽本人在当时的社会中也颇有名气,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一生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的安危,这也成为他创作《长安遣怀》的重要动力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