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太学
投迹依槐馆,荒亭草合时。雪深鸢啸急,薪湿鼎吟迟。
默坐同谁话,非僧不我知。匡庐瀑布畔,何日副心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移步来到槐馆边,荒废凉亭处草木苍茫。
大雪纷飞鸢鸟疾飞,炉火灰暗柴薪潮湿。
静坐无言有谁陪伴?只有僧人才能了解我心。
庐山瀑布旁边,何时才能成全我的愿望?
去完善
释义
1. 穷冬:冬天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2. 太学:古代中国最高学府。
3. 投迹:指投身或寄身。
4. 槐馆:槐树下的书斋或学堂。
5. 荒亭:荒废的亭子。
6. 草合:杂草丛生。
7. 鸢:一种鹰类猛禽。
8. 啸:鸟鸣声。
9. 薪湿:指柴火潮湿。
10. 鼎吟:用鼎烧水时的声音。
11. 默坐:沉默地坐着。
12. 非僧:不是僧人的人。
13. 不我知:不知道我。
14. 匡庐:指庐山。
15. 瀑布畔:瀑布边。
16. 心期:心中的期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宽在穷冬时节的太学(古代学校)所经历的情景和心情。首联“投迹依槐馆,荒亭草合时”描述了诗人在太学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接下来,“雪深鸢啸急,薪湿鼎吟迟”描写了严寒大雪的景象,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生活的艰辛。鸢鸟在风雪中的悲鸣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严酷。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依然保持了一颗宁静的心。颔联“默坐同谁话,非僧不我知”展现了诗人独善其身的态度,同时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渴望。尽管生活艰辛,但诗人仍然向往着美好的事物,如尾联所示:“匡庐瀑布畔,何日副心期。”这里,诗人借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追求理想的热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诗人在穷冬时节太学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展示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穷冬太学》是唐朝诗人林宽的一首描绘冬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中期,大约公元750年至800年之间。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更是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间段内,林宽作为一位学者,一直在太学(古代中国最高学府)学习。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季,林宽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奈。
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逐渐显现。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地方势力的崛起,使得朝廷对国家的控制逐渐减弱。林宽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学者,对此深感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冬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