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哭造微禅师

标题包含
哭造微禅师
神迁不火葬,新塔露疎柽。 是物皆磨灭,唯师出死生。 虚堂散钓叟,怪木哭山精。 林下路长在,无因更此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神明迁徙时并未采用火葬的方式,新建的神塔上稀疏地长着红柳枝。 世间万物都会消逝,唯有师傅能从中生死轮回。 高大的殿宇中垂钓的老翁已散去,奇怪的树木在哭泣,似乎化作了山中精灵。 树林下的道路永远存在,但我没有理由再次踏上这段旅程。
去完善
释义
1. 火葬:古代的一种葬礼方式,将死去的人焚烧,使其化为灰烬。 2. 疏柽:指稀疏的树木。柽,树名。 3. 是物:指世间万物。 4. 虚堂:即禅堂,僧众参禅悟道的场所。 5. 钓叟:指渔夫。 6. 山精:山中精灵。 7. 无因:没有办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造微禅师的哀悼之情。诗中描绘了禅师的丧葬场景,以及作者对禅师的敬仰和怀念。首联中的“神迁不火葬”表现了禅宗崇尚自然、顺应生死的观念,而“新塔露疎柽”则描绘了禅师墓地的景象。颔联“是物皆磨灭,唯师出死生”则是作者对禅师精神的赞美,认为世间万物都会消亡,唯有禅师的精神能够超越生死。颈联“虚堂散钓叟,怪木哭山精”则通过描绘虚堂和怪木的形象,进一步表现了对禅师的哀思。尾联“林下路长在,无因更此行”则表达了作者对禅师永远的怀念和无法再访的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精炼,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禅意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造微禅师》是唐朝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禅师的深切悼念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唐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盛行,僧侣们致力于弘扬佛法、传教度众。林宽与造微禅师相识于这一时期,共同探讨佛理、切磋诗歌技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世事无常,造微禅师不幸离世,令林宽痛心不已。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哭造微禅师》,寄托哀思。 在这一时期,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作为宗教信仰之一,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林宽深受佛学熏陶,将其融入诗歌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与造微禅师的友谊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文人墨客与僧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