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棠先辈归宣州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篪。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诗道丧来久,东归为吊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章干枯缺乏韵律,每个字却都恰如其分。太阳和月亮照过的地方,你的名字无人不知。黄莺在谢守的堡垒上啼叫,青苔覆盖了谪仙的墓碑。诗歌之道衰颓已久,我要返回东方去哀悼它。
去完善
释义
1. 枯:失去水分;指头发失去光泽。
2. 穷律韵:音韵学的术语,这里用来赞美许棠诗歌的音韵之美。
3. 埙篪:均为古代乐器,比喻和谐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许棠的诗句音韵和谐。
4. 日月所到处:形容许棠的声名远播,无人不知。
5. 莺啼谢守垒:这句描写的是宣州的景色,谢守垒是指谢朓任宣城太守时修筑的城垒,莺啼是指春天的景象。
6. 苔老谪仙碑:谪仙是指李白的别称,他曾在宣州当涂县写过一首《赠汪伦》。这句意思是李白在宣州留下的诗歌石刻被青苔覆盖,显得古老。
7. 诗道丧来久:这里的“诗道”是指诗人坚守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这句是说这种品质已经很久没有得到传承了。
8. 吊:悼念,凭吊。这里是作者表达自己作为诗人的哀悼之情。
去完善
赏析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是晚唐诗人林宽送别友人许棠的一首诗。许棠是宣州人,此时正在京城谋求功名,却因故未能如愿。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对诗歌传统的怀念之情。
首联“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篪”,描述了许棠诗才横溢,字字珠玑。“发枯”形容许棠的白发,表达出他生活的困顿和艰辛;“穷律韵”指他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字字合埙篪”则形象地描绘出他的诗歌如同音乐一般美妙和谐。
颔联“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强调了许棠的名声远播,无人不知。这句诗赞美了许棠才华横溢,声名显赫,但同时也暗示了他未能在长安谋求功名的遗憾。
颈联“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通过描绘宣州的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莺啼”和“苔老”形象地勾勒出宣州的自然风光;“谢守垒”和“谪仙碑”则是宣州的著名景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尾联“诗道丧来久,东归为吊之”,表明了诗人对诗歌传统失落的担忧,以及对许棠回乡悼念的期望。这句诗暗示了当时文坛的衰颓风气,希望许棠能够回到家乡,重拾诗歌创作的初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是唐朝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73年,正值唐宣宗在位期间。
在这段时间里,林宽作为士人,积极追求功名。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晚年才获得一官半职。这一经历使得他对同是士人的许棠产生了共鸣。然而,两人相识之时,许棠因为仕途不顺,选择回到故乡宣州。林宽在送别许棠之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感慨万千的送别诗。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已经进入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士人难以凭借才能脱颖而出,导致许多人一生困顿。同时,朝廷腐败严重,宦官专权,朝政混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人对于个人命运和前途感到迷茫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