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蒿棘之地如今只剩下了百尺之基,昔日在此畅饮欢歌,也曾唱过雄壮的大风歌。别再说只有骑马打天下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自古以来英勇豪杰都懂得吟咏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蒿棘:泛指杂草和荆棘。这里用来形容歌风台的荒凉破败景象。
2. 空存:仅仅留下。
3. 百尺基:指高大的建筑基础,这里是歌风台的旧址。
4. 酒酣:喝酒喝得痛快的时候。
5. 大风词:这里指的是刘邦的《大风歌》。
6. 莫言:不要说。
7. 马上得天下:指通过骑马打仗而取得天下,这是刘邦的发家史。
8. 自古英雄:自古以来那些被称为英雄的人物。
9. 尽解诗:都擅长作诗。
去完善
赏析
《歌风台》是唐代诗人林宽的一首描绘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歌风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
首句“蒿棘空存百尺基”,描述了歌风台的荒凉景象,以及刘邦已经远去的历史。虽然他的宫殿已成废墟,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第二句“酒酣曾唱大风词”,通过描绘刘邦醉酒高歌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豪放与豪情。
第三句“莫言马上得天下”,是对那些认为刘邦仅凭武力和运气获得天下的看法的反驳。最后一句“自古英雄尽解诗”,则是对刘邦以及其他英雄们的才情的赞美。他们认为,真正的英雄不仅仅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还能够理解和欣赏诗词之美。这首诗通过对“歌风台”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歌风台》是唐朝诗人林宽的一首描绘曹操英勇事迹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40年,正值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林宽作为一位著名文人,通过吟咏古人英雄事迹,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在创作《歌风台》的时期,林宽虽然身为文士,却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观察到唐朝晚期的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百姓疾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怒。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对曹操的歌颂,表达了对勇敢、智慧和公正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公元840年左右,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虽然国力逐渐回升,但内部矛盾依然尖锐。此外,唐朝晚期的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这些时代背景都为林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