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同年孔郎中
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
驱马每寻霜影里,到门常在鼓声初。
蟾枝交彩清兰署,鸾珮排光映玉除。
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精心烹饪和熬炖的美食香气四溢,宛如仙境般引人入胜。然而这些佳肴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用尽了寒衣和藏书去换取。为了追求美食的梦想,我骑着马儿在寻找那些霜雪覆盖的地方,常常在凌晨的鼓声刚刚响起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明亮的月亮照耀着天空,它的光芒洒在了厨房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清雅的书房之中。如同凤凰般的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夜的宁静。每一次仔细地品味这其中的深情厚谊,都让我感动不已。我不想辜负这个美好的时光,我希望能在光明的白日下继续努力,以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去完善
释义
1. 炊琼爇桂:指烧煮丹药。这里借指炼丹之事。炊琼,烧煮玉屑。爇桂,燃烧桂木。
2. 帝关:天关,星名。
3. 卖尽寒衣典尽书:谓生活困苦,以至卖掉衣物买粮食,又将书籍当掉。典,当。
4. 驱马:骑马出行。
5. 霜影:指秋天的景象。
6. 鼓声初:鼓声刚起。
7. 蟾枝:明月。
8. 交彩:指月光与桂树之色交织在一起。
9. 兰署:指林宽任职的地方。
10. 鸾珮:鸾鸟的鸣声。
11. 排光:光芒闪烁。
12. 玉除:指宫殿前的石阶。
13. 一顾深恩:受到知遇之恩。
14. 未杀:没有消逝。
15. 争期:希望。
16. 皎日:明亮的日子,比喻公正无私。
17. 吹嘘:本指呼风唤雨之术。这里指为天子效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宽写给同年(指同榜进士)孔郎中的一首表达敬意的诗。诗中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孔郎中的生活场景和性格特点,并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描述了孔郎中奢华的生活场景。他用桂树为柴,以琼浆做饭,表现出他的富贵与豪放。同时,他还变卖衣物去换取书籍,展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
颔联“驱马每寻霜影里,到门常在鼓声初”表现了孔郎中勤奋的精神风貌。他经常在清晨时分骑马外出寻找灵感,无论严寒还是困苦都阻挡不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颈联“蟾枝交彩清兰署,鸾珮排光映玉除”通过对月光、兰署、鸾珮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以此表达对孔郎中品格的赞美,认为他是廉洁奉公、品德高尚的人。
尾联“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则表达了诗人对孔郎中的敬意和期待。他认为孔郎中是值得信赖的人,愿意在将来与他一起共事,为国家效力。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孔郎中的尊敬与仰慕,体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和独具一格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献同年孔郎中》是唐代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德宗时期(780-805年)。
在这个时期,林宽作为一位年轻诗人,刚刚步入仕途。他于贞元年间举进士及第,被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在经历了一系列官场沉浮后,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年,他与孔郎中结识并成为好友。两人志趣相投,共同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发展。为了表达对孔郎中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林宽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唐朝中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此时,朝政被宦官、藩镇势力把持,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这种状况,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林宽与孔郎中便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