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友人贼后

标题包含
和友人贼后
带号乞兵急,英雄陷贼围。江山犹未静,鱼鸟欲何归。 城露桑榆尽,时平老幼稀。书从战后得,读彻血盈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战士们奋力突围求助,英勇的战士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江山尚且不太平,水鸟和鱼儿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城市里的桑叶和榆树都被露水打湿了,年老的人与小孩在和平时期都很少看到。战争之后才能够收到信件,读完信的人都因感动而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带号:指的是古代军队的将领,这里指请求增援的将领。 2. 乞兵:请求增援的军队。 3. 英雄:英勇善战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或者他的朋友。 4. 贼围:被敌人包围的境地。 5. 江山:江河与山岳,这里代指国家的疆土。 6. 鱼鸟:比喻遭受战乱的人们。 7. 欲何归:想要回到哪里去。 8. 桑榆:桑树和榆树,这里代指城池。 9. 时平:指战争结束,和平时期。 10. 老幼稀:老人和孩子稀少,形容战后的荒凉景象。 11. 书:指从战争中得到的书籍。 12. 战后得:在战争结束后得到。 13. 读彻:读完。 14. 血盈衣:血迹斑斑的衣服,形容战争的惨烈。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乱与和平的诗。在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战争的残酷:英雄们深陷敌人的包围,国家和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种情境下,江河山川仿佛也在战栗,鱼鸟无处安放。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战争过后的荒凉景象:城池破败,桑榆凋零,生活逐渐恢复平静,但经历过战火的老幼已不多见。最后两句尤为悲壮:在战后,人们获得了书籍,然而,当人们读到其中饱含血泪的故事时,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湿透了衣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无情和对生命的摧残,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友人贼后》是唐朝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的时期。此时唐朝国力逐渐衰弱,各地藩镇割据,局势动荡不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林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却因仕途不顺,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与此同时,安史之乱使唐朝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国家经济凋敝,民生疾苦。这些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使林宽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从而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