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第寄欧阳瓒

标题包含
下第寄欧阳瓒
诗人道僻命多奇,更值干戈乱起时。 莫作江宁王少府,一生吟苦竟谁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诗人道僻命多奇:此句中的“道僻”指的是诗人的才情和人品。其中,“僻”字在古代有品质高尚、品行高洁的意思。“命多奇”指命运多舛。整句意思是:诗人虽然才情出众,但命运却极其坎坷。 2. 更值干戈乱起时:此句中的“干戈”是古代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这句的意思是:诗人身处动乱的年代,战争频发。 3. 莫作江宁王少府:此句中,“江宁”是南京的古称,这里代指唐朝时期的首都长安;“王少府”是王之涣的官职,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参与编修国史。这句的意思是:不要像王之涣那样在长安任职。 4. 一生吟苦竟谁知:此句中的“吟苦”是指写诗时的痛苦和挣扎,这里的“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竟谁知”表示没有人知道他的痛苦。整句意思是:诗人一生都在诗歌创作中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却无人知晓。
去完善
赏析
《下第寄欧阳瓒》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表达怀才不遇和命运多舛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述,以及对友人欧阳瓒的鼓励,表达了他们共同面对困境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诗人道僻命多奇”,作者用“道僻”来形容自己的命运坎坷,暗示自己因为诗人的身份而遭到排挤和不公待遇。接着通过“命多奇”强调了自己命运的多舛,为下文抒发愁苦之情的铺垫。 第二句“更值干戈乱起时”,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现实。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诗人感到更加难以生存和施展才华。同时这句也寓含着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第三句“莫作江宁王少府”,以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为例,借其典故表达诗人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这里通过对比王之涣的壮志难酬与自己目前的处境,使得愁绪得以深化。 最后一句“一生吟苦竟谁知”,诗人感慨身世,诉说自己在贫病交加之中度过一生的辛酸。通过强烈的反诘语气,表现出诗人对世人误解的不平之气。 整首诗节奏紧凑,感情深沉,表现了诗人悲凉的心境和高尚的人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第寄欧阳瓒》是晚唐诗人林宽所作的一首表达科举失意的诗。这首诗作于唐朝末年,当时科举考试制度逐渐腐朽,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受到严重质疑。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林宽正值科举失利,饱受打击。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期望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寄给友人欧阳瓒的诗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在这一时期,晚唐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科举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因种种不公平原因而被埋没,而权贵子弟却常常因关系门路而平步青云。这使得广大士人阶层对科举制度产生强烈的不满和失望,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总之,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林宽以饱含情感的笔触,通过对科举失利的深刻体验和对时代不公的敏锐洞察,创作出了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个人特色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