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霪霖翳日月,穷巷变沟坑。
骤洒纤枝折,奔倾坏堵平。
蒙簦来客绝,跃甃噪蛙狞。
败屐阴苔积,摧簷湿菌生。
斜飞穿裂瓦,迸落打空铛。
叶底迟归蝶,林中滞出莺。
润侵书缝黑,冷浸鬓丝明。
牖暗参差影,堦寒断续声。
尺薪功比桂,寸粒价高琼。
遥想管弦里,无因识此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连绵的雨水遮挡了阳光和月亮,简陋的小巷变成了满是水坑的地方。突然倾盆大雨下起,无数枝条被折断,道路崩塌。旅行者戴著雨伞而来,却找不到地方住,只能听到青蛙在跳动的石板间大声喧哗。鞋子上沾满了湿润的苔藓,房檐上的水滴使蘑菇加速生长。雨水斜射进破损的屋顶,落在走廊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蝴蝶在树叶下徘徊,黄莺在树林中无法飞出。书籍被润湿变黑,头发也因寒冷而变得清晰。窗户透出的影子模糊不清,台阶上的声音忽断忽续。一根柴火的价格都堪比珍贵的桂花,一粒米的价格甚至可以与宝玉相比。遥想在繁华的城市里,人们无法了解这种自然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
去完善
释义
1. 霪霖:连绵的阴雨。
2. 翳:遮蔽。
3. 穷巷:贫穷的村落。
4. 沟坑:指水沟和坑洼不平的地方。
5. 纤枝:细弱的树枝。
6. 奔倾:迅速倾泻。
7. 坏堵:倒塌的墙壁。
8. 蒙簦:撑着雨伞。
9. 跃甃:在井台上跳跃。
10. 噪蛙:叫声嘈杂的青蛙。
11. 狞:凶猛。
12. 败屐:破损的鞋子。
13. 湿菌:潮湿环境中生长的菌类。
14. 斜飞:斜斜地飘落。
15. 裂瓦:破裂的瓦片。
16. 迸落:掉落。
17. 空铛:指空荡的房子。
18. 迟归蝶:行动迟缓的蝴蝶。
19. 滞出莺:啼鸣迟缓的黄莺。
20. 润侵:湿润侵蚀。
21. 书缝黑:书本缝隙被湿润渗透而变黑。
22. 冷浸:寒冷侵入。
23. 鬓丝明:头发因潮湿而显得清晰。
24. 牗:窗户。
25. 堦:台阶。
26. 无因:没有办法。
去完善
赏析
《苦雨》是唐朝诗人林宽所创作的一首描绘雨中景象的诗歌。全诗通过对连绵阴雨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进行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苦雨的独特见解。
首联“霪霖翳日月,穷巷变沟坑”描绘了阴雨连绵的天气,使得太阳和月亮都被遮蔽,原本繁华的街道也变得破败不堪。通过这一句,作者强调了苦雨的持续时间之长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之严重。
接下来的颔联至颈联,诗人分别描述了暴雨对植物、动物以及建筑的影响:“骤洒纤枝折,奔倾坏堵平。蒙簦来客绝,跃甃噪蛙狞。败屐阴苔积,摧簷湿菌生。”雨滴猛烈地击打在纤细的树枝上,导致它们断裂;大雨冲刷着房屋,使其损坏甚至倒塌。而戴斗笠的游客也几乎消失不见,只有青蛙在修复好的井边喧闹。鞋子被湿气侵蚀,长满青苔,屋檐也因潮湿而生出了霉菌。
接下来的一联“斜飞穿裂瓦,迸落打空铛”描绘了雨水穿过破裂的瓦片,落在空铛上的情景。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苦雨带来的细微声响。
至于尾联“叶底迟归蝶,林中滞出莺”,则是通过描绘因雨水而推迟归期的蝴蝶以及被困在树林中的黄莺,展现了苦雨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以“润侵书缝黑,冷浸鬓丝明。牗暗参差影,堦寒断续声。”描述了室内书页被雨水浸湿变黑,头发也被寒冷湿润的空气打湿。而窗外则是昏暗的光线和寒冷的声音,进一步表现了苦雨带来的压抑气氛。
最后两联“尺薪功比桂,寸粒价高琼。遥想管弦里,无因识此情。”则通过将劳动的艰辛与日常生活的困顿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雨中的民众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富饶的生活并不能让人了解苦雨的滋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雨》是唐朝诗人林宽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843年前后。此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
林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好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在他青年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尽管他有满腔壮志,却始终无法实现报国之志。在这期间,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脱颖而出。
这一时期,晚唐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了极点,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朝政日非。在这种背景下,林宽深感忧虑,他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却又无力回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林宽写下了这首《苦雨》。诗歌通过对连天大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