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
徒自倚天生气色,尘中谁为举头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安城的景象奇特地令人赞叹,它的影子映入了千家万户的门里,让人感到阵阵寒冷。但只有长安城自己依赖着天空,独自展现出生气勃勃的色彩,而世俗的人们又有多少能够抬起头来看见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标奇耸峻:指山势奇特高耸。
2. 壮长安:使长安显得壮观。
3. 影入千门万户寒:山的影子映在千家万户的门上,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4. 倚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的情景。
5. 尘中:尘世之中,即人世间。
6. 谁为举头看:有谁还会抬头去看呢?意指很少有人会欣赏到这样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终南山》这首诗描绘了位于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的雄伟景象。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山的高度与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进行对比,使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终南山的奇特和险峻。"影入千门万户寒"这一句则描绘了终南山的身影投射到千家万户之中,给人们带来寒冷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终南山虽然雄伟壮观,却无人欣赏的孤独。“徒自倚天生气色”,表达了终南山独自傲然挺立的姿态,但却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欣赏。而"尘中谁为举头看"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俗世生活中忙于琐事,无暇抬头欣赏这美景的现象,从而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不仅赞美了终南山的雄伟壮丽,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林宽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唐朝,具体年代未知。唐太宗时期(626-649年)为唐朝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诗歌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人生际遇:关于林宽的个人生平资料较少,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据史书记载,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终南山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
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当时的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精神追求。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是秦岭的主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道教、佛教的重要圣地。在当时,终南山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