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严氏竹亭

标题包含
题严氏竹亭
子陵栖遁处,堪系野人心。溪水浸山影,岚烟向竹阴。 忘机看白日,留客醉瑶琴。爱此多诗兴,归来步步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戎昱,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籍贯等具体信息均已失传,但据史书记载,他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756-805),主要活动在长安一带。 戎昱擅长五言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表现戍边将士的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子陵隐居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渴望归隐的人。清澈的溪水映照着山影,雾气弥漫在竹林深处。 忘却尘世纷扰,欣赏这美好的白天;留下客人,共享美酒和美妙的琴音。热爱这片诗意盎然的土地,每次归来,都会忍不住边走边吟唱诗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古诗的一种题材形式,为诗歌的标题。 2. 严氏竹亭:严子陵的住所附近的竹亭。 3. 子陵:严子陵,名光,字子陵,西汉著名隐士。 4. 栖遁处:指隐居住所。 5. 堪:可以。 6. 野人:乡村之人,这里比喻归隐山林的人。 7. 溪水浸山影:清澈的溪水映出山影。 8. 岚烟:山林中的雾气。 9. 向竹阴:靠近竹林的阴影。 10. 忘机:消除心机,指无忧无虑的生活。 11. 白日:太阳,此处意指时间。 12. 留客醉瑶琴:用美妙的音乐款待客人。 13. 瑶琴:美玉制作的琴,这里代指美妙的音乐。 14. 多诗兴:激发了许多作诗的灵感。 15. 归来:离开严氏竹亭之后。 16. 步步吟:走路的时候都在吟诵诗歌。
去完善
赏析
《题严氏竹亭》这首诗描绘了隐逸之士所居住的竹亭景致。诗人以汉代名士严光(字子陵)的隐居之地为引,意在表达对这一方天地深切的喜爱和向往。开篇两句“子陵栖遁处,堪系野人心”说明了这种意境令人神往,能够安抚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接下来,诗中通过对溪水、山影、岚烟、竹阴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竹亭周围的静谧与宁谧。这些景象使人们心中产生出与世无争的感觉,体现了归隐田园的情趣。 紧接着的四句“忘机看白日,留客醉瑶琴。爱此多诗兴,归来步步吟”更是将这一氛围推向高潮。在这里,人们忘却纷扰,欣赏阳光下的美景;主人热情招待客人,用美妙的琴音为他们助兴。面对此情此景,文人墨客们更加激发出了他们的诗意与灵感,不断地抒发心中的感慨。 综上,整首诗以其优美的景色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烈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过上宁静致远的理想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严氏竹亭》这首古诗创作于唐代,为诗人戎昱所作。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贞元时期(公元785年-805年)。在这期间,唐朝国力相对衰微,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军事动荡仍然不时发生。 戎昱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历经沧桑,在战乱频繁的年代感悟颇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借题严氏竹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俗的不满。通过刻画静谧的竹林景色,表达对恬静、自在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