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女
碧盖缃葩映素秋,此中兰櫂好销忧。
相将共挈青丝笼,一笑同回翠羽舟。
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
东方自有罗敷婿,不顾江边越鄂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碧绿的荷叶映衬着淡雅的荷花在秋季展露风姿,这里有一艘好的小船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我们一同带着篮子采摘莲子,一起乘坐竹筏欢笑而归。傍晚时分,我们顺着水流而下,夜幕降临,驾船回到中游却显得有些胆怯。在东方罗敷村那边,有着自己的伴侣,不必担忧越鄂州的江边事务。
去完善
释义
1. 碧盖:绿色的荷叶。
2. 缃葩:浅黄色的莲花。
3. 素秋:秋天。
4. 兰櫂:对船的美称,比喻船上美女的品行如兰花般高洁。
5. 销忧:消除忧愁。
6. 相将:携手并肩,一起。
7. 青丝笼:用竹编成的盛放莲子的篮子。
8. 翠羽舟:装饰有翠鸟羽毛的小船。
9. 鸣榔:敲击船舷发出声响,以惊鱼入网。
10. 下濑:江水深急处。
11. 归櫂:划船回去。
12. 中流:江水的中心。
13. 东方自有罗敷婿:借用古代罗敷女的故事,意指不必担忧找不到如意郎君。
14. 不顾江边越鄂州:越鄂州是古代浙江的一个地名,这里是指女子不受地域限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去完善
赏析
《采莲女》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女子采莲情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面。诗中的“碧盖缃葩映素秋”形象地描绘了荷叶和莲花在秋天的景色中显得格外清新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而“此中兰櫂好销忧”则表达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采莲女的歌声和笑声能够让人忘却烦恼和忧虑的心情。接下来的诗句“相将共挈青丝笼,一笑同回翠羽舟”则描绘了采莲女们共同合作、互相帮助的场景,她们的笑容如同一股清流,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的描绘,展现了采莲女们在劳动中的艰辛和勤劳。最后,诗人借“东方自有罗敷婿,不顾江边越鄂州”的表述,传达了采莲女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对采莲女劳动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莲女》是宋代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采莲女子劳作场景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50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在胡宿生活的时代,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繁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迅速,稻田、荷塘连片种植,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景观。
胡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并屡试不第。他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个职务,最后在宋朝担任尚书右丞。他在任期内,改革了田赋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仁宗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胡宿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游览江南水乡时,被眼前采莲女的劳动场景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描绘采莲女子形象和江南水乡风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