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虹
霁野收云雨,长光架一条。
娲天初补石,干鹊早成桥。
日驭迷黄道,仙梯接绛霄。
谁能乘六气,万里信扶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霁野收云雨,长光架一条。娲天初补石,干鹊早成桥。日驭迷黄道,仙梯接绛霄。谁能乘六气,万里信扶摇。
现代白话文译文:晴朗的原野已收起了云雾和雨水,阳光铺成了一条长长的光线。女娲刚刚修补好了天上的石头,喜鹊早已筑成了桥梁。太阳驾驭着阳光迷失了方向,仙人的楼梯连接着深红色的云霄。谁能够驾驭六种气象的变化,就可以在万里高空乘风扶摇直上。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霁野:意指雨后放晴的原野。霁,雨后转晴;野,原野。
2. 长光:长长的光线。这里指彩虹。
3. 一条:一条彩虹。
4. 娲天:这里借指彩虹。娲,指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女娲。传说她曾补天。
5. 干鹊:喜鹊的别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被认为有补天的能力。
6. 日驭:太阳的行驶。这里代指太阳。
7. 黄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面。
8. 仙梯:天上的台阶。这里指彩虹。
9. 绛霄:天宫。绛,深红色;霄,天空。
10. 六气:古指阴阳风雨晦明六种气象。这里指彩虹。
11. 扶摇:盘旋而上的风气。这里指彩虹。
去完善
赏析
《晴虹》是宋朝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描绘雨后彩虹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后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霁野收云雨,长光架一条”,描述了雨后天晴的景象。诗人以“霁野”一词形象地表现出雨后大地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的景象。紧接着,诗人用“长光架一条”来比喻彩虹,形象生动,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颔联“娲天初补石,干鹊早成桥”,进一步描绘彩虹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和民间故事“干鹊搭桥”,巧妙地赋予了彩虹神秘的色彩,使人们对彩虹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颈联“日驭迷黄道,仙梯接绛霄”,则表现了诗人对彩虹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日驭”和“仙梯”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彩虹的神秘色彩,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诗人通过“迷黄道”和“接绛霄”两个动词,表达了彩虹连接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
尾联“谁能乘六气,万里信扶摇”,则是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彩虹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想象着有朝一日能够像神仙一样,驾驭彩虹,翱翔万里。这种美好的理想,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晴虹》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彩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的生花妙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晴虹》是宋朝著名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
胡宿(995-1067)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人,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在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创作《晴虹》这首五言诗时,胡宿正担任翰林学士的职务。这个时期的他,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压力和挑战。他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这首诗以“晴虹”为主题,描述了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彩虹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同时,他也借助于彩虹这一意象,传达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