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中秋怀瓜庐诸友
凉分一半秋,此夜客吴州。
无侣共明月,唤僧同倚楼。
天虚云气尽,风静桂香浮。
遥忆前年醉,狂吟沧海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凉凉秋日平分半,此时身在苏州城。
无人与我共赏月,呼唤僧侣共登楼。
天空虚空尽云端,风轻云淡桂花香。
回忆前年狂醉时,海边吟诗心澎湃。
去完善
释义
1. 吴中:古地区名,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南部一带,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市及其附近地区。
2.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被称为中秋节。
3. 瓜庐:指位于吴州(今苏州)的朋友们的住所或别业。
4. 吴州:古代对苏州的称呼之一。
5. 无侣:没有同伴,独自一人的意思。
6. 明月:明亮的月亮。
7. 唤僧:邀请僧人一起的意思。
8. 倚楼:靠在楼上。这里指和朋友一起在楼上欣赏风景。
9. 天虚:天空空旷辽阔的样子。
10. 云气:云雾雾气。
11. 风静:风停止不动。
12. 桂香:桂花的花香。
13. 遥忆:回忆远方的事物。
14. 前年:去年的前一年,也就是上上一年。
15. 沧海头:大海边上。这里指他们曾经一同欢聚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吴中中秋怀瓜庐诸友》诗中,诗人赵希迈表达了在中秋之夜怀念友人之情。他描述了在秋天的凉爽中,独自一人在吴州这座城市的情景。诗中的“无侣共明月,唤僧同倚楼”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明月之下,没有朋友陪伴的孤独心情,于是他呼唤僧人一起登上高楼赏月。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天空中的云朵飘散,风静桂香浮动的美景,使人们对这个宁静的夜晚有了更深刻的感知。最后,诗人通过回忆前年在海边与朋友欢聚畅饮,共同吟咏诗词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整首诗借景抒情,意境优美,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吴中中秋怀瓜庐诸友》,是南宋诗人赵希迈在公元1190年左右所创作。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王朝的后期,中原地区的战乱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诗人在当时居住在吴中地区(今江苏苏州一带),他在中秋节这一天,遥望明月,思念远方的友人,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篇。
在这个特殊时期,赵希迈作为一名文人,虽身居江南水乡,却心系家国故土。他担忧着国家的命运,也牵挂着亲朋好友的安危。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浓厚的友情,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