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田
万顷平田一望中,独乘瘦马当吟筇。
天连浊雾无非海,地少严寒不类冬。
刺竹满林生似猬,古榕临水卧如龙。
村家米贱新醅熟,犹及停鞭问老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放眼望去,千亩田野一望无际,我独自骑着瘦弱的马匹,拿着吟咏的诗句。天空与浑浊的雾气相连,仿佛是一片大海;而地面寒冷不足,不像是冬天应有的景象。竹林丛生,像刺猬般张牙舞爪;古榕树在水边盘卧,犹如巨龙蛰伏。村子里,米价低廉,新酿的美酒已经熟了,是时候停下来问问老农的意见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的田地。
2. 平田:平坦的田地。
3. 一望中:一眼望去,满眼都是。
4. 独乘瘦马:独自骑着瘦弱的马。
5. 当吟筇:当作吟咏的拐杖。
6. 浊雾:混浊的雾气。
7. 天连浊雾无非海:天空与混浊的雾气相连,仿佛是海洋。
8. 地少严寒不类冬:这里的气候不像是冬天那样寒冷。
9. 刺竹:一种竹子,竹节上有刺。
10. 丛生:密集生长。
11. 古榕:古老的榕树。
12. 临水:靠近水边。
13. 卧如龙:形象地描绘了古榕在水边的姿态。
14. 村家米贱:农村家里的米便宜。
15. 新醅熟:新酿的酒熟了。
16. 停鞭:停下马鞭,即下马。
17. 问老农:向年老的农民询问情况。
去完善
赏析
《万顷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诗人赵希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独自骑着瘦马,手中拿着吟咏的诗卷。天空被浑浊的雾气笼罩,仿佛与大海相连;大地上的严寒并不严重,仿佛并不是冬天。周围的竹林丛生,宛如刺猬般茂密;古老的榕树临水而立,就像一条卧伏在水边的巨龙。村子里的米价便宜,新酿的酒也熟了,还可以停下来向老农询问一些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万顷田》是南宋著名诗人赵希迈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40年至1208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民生活较为富足。
赵希迈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如户部郎中、右司谏等,后因直言敢谏被罢官。他还曾参与过抗金斗争,表现出高度的爱国情操。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希迈对农村田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关心农业生产,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他对农村生活的生动描绘。这首《万顷田》就是他在游览田野时创作的,通过描绘万顷良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