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斋竹
疏竹墙边笋渐添,况逢数日雨廉纤。
粉梢一夜抛寒箨,便有清阴拂短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稀疏竹林旁的竹笋渐渐增多,又遇上连续几天的细雨绵绵。
一夜之间笋尖剥去外壳长出嫩叶,在矮檐下带来一片清凉的树荫。
去完善
释义
《亦文斋竹》注释:
1. 亦文斋:诗题,指诗人的书房或书斋,表达作者对文学的热爱。
2. 赵希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
3. 疏竹墙边笋渐添:描述竹林在围墙边的情景,笋逐渐生长出来。疏竹,稀疏的竹子;笋,竹笋,即新生的竹子;渐添,逐渐增多。
4. 况逢数日雨廉纤:形容连续几天下着细雨的天气。廉纤,微细的样子,这里指细小的雨滴。
5. 粉梢一夜抛寒箨:描述竹子一夜之间生长的景象,粉梢,嫩绿的竹叶;抛,快速生长;寒箨,寒冷的竹子外壳,这里指刚脱落的竹子外皮。
6. 便有清阴拂短檐:描绘竹叶在屋檐下投下的阴凉景象。清阴,清爽的阴凉;拂,轻轻掠过;短檐,矮小的屋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生长的过程和雨后竹子的美景。“疏竹墙边笋渐添”一句描述了竹笋在墙边逐渐生长的情景;而“况逢数日雨廉纤”则强调了持续细雨对于竹笋生长的影响。接着,“粉梢一夜抛寒箨”形容了竹子迅速生长的状态,通过一个晚上就能脱落寒箨并生长出新的竹叶。最后,“便有清阴拂短檐”则是赞美了新生的竹子带来的清凉感,让人感觉舒适宜人。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雨后清新的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希迈的《亦文斋竹》创作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代,宋朝正处于金兵侵略、国土分裂的困境之中,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生疾苦不断涌现。这首诗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诗人赵希迈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曾有过科举及第的经历,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和国家命运,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在这首诗里,他以竹子为主题,借竹子的坚韧不拔和正直无私的品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同时,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往往以竹子作为自我期许的象征,他们希望像竹子那样坚韧不屈,敢于担当国家的重任。因此,赵希迈的这首诗也是当时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