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生山水歌

标题包含
王生山水歌
范宽山头李成树,百年二老皆仙去。 如今尺素留人间,纵有千金无博处。 后人笔底工一家,声价随可喧中华。 王君二妙聚一手,参以吟思游天涯。 万里江山才数幅,东抹西涂意先足。 苍梢癞石相参差,风雨烟云在覊束。 近时目贱耳反真,画图重旧不重新。 名家翰墨未必贵,尘渍赝本翻为珍。 君提健笔来海外,山若玉簪江为带。 朝昏变态焉可穷,笔未铺张心已会。 岭南游者多诗人,见君作画应怜君。 求我新诗写君画,终使李范声名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范宽的山头和李成的树木,两位百年前的大家已成仙去。 而今他们留下的作品还在人间,即便千金也难以购得。 后代的画家各有所长,他们的名声在中国广为人知。 王君将两位大家的妙处融于一手,一边吟唱一边四处游历。 万里江山仅靠几幅画作展现,挥洒笔墨之间已经足够。 画面中的树枝、岩石、风雨和烟云相互交织。 近年来人们的品味回归本真,画图的价值不在于新旧。 名家的书画并不一定珍贵,反而那些被尘土覆盖的仿制品更受追捧。 你在海外提笔作画,山水如碧玉簪,江河如丝带。 画作的变幻无穷,还未完全铺开就已经令人心领神会。 南方的游客大多是诗人,看到你的画作定会更加欣赏你。 请允许我为你画配上新诗,让李范的名声更加彰显。
去完善
释义
1. 范宽山头李成树:范宽和李成均为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前者善画山水,后者擅画树木。这里“范宽山头”表示山水画,“李成树”则表示树木画。 2. 二老:指范宽和李成两位画家。 3. 尺素:指画作。 4. 博处:换取珍贵物品的地方。 5. 一家:单独的一种风格或流派。 6. 声价:名声与价值。 7. 中华:中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谓。 8. 王君:指诗中提到的王生,作者的朋友。 9. 二妙:即上文提到的范宽的山头和李成的树木。 10. 苍梢癞石:描绘画中景物。 11. 风雨烟云:泛指自然界的变化。 12. 羇束:束缚,拘束。 13. 目贱耳反真:此处意思是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似乎倒退了。 14. 不重新:只重视古画而不看重创新的画作。 15. 名家翰墨:名家的书法作品。 16. 尘渍赝本:破损且被认为是仿制的书画作品。 17. 翻为珍:反而受到珍视。 18. 山若玉簪江为带:形容画中山水的美丽景色。 19. 朝昏变态:早晚之间景色的变化。 20. 笔未铺张心已会:指在创作过程中,心灵已经领悟到画中的意境,无需用太多的笔墨去表现。 21. 岭南: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地区,此处指诗人和王生所在的地区。 22. 李范声名分:此句意为,通过这首诗赞美王生的画作,使得他能与李范这样的大师齐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画家王生及其山水画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范宽和李成两位著名山水画家的赞美,表达了对王生画作的期许和赞誉。同时,诗人还指出,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有时候名家之作并不一定受到重视,而那些尘渍赝本反而被视作珍宝。这首诗既是对王生画作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希迈的《王生山水歌》创作于宋朝时期,大约是公元11-12世纪。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积极参与文学、艺术和哲学的创作。赵希迈作为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气息。 在《王生山水歌》这首诗中,赵希迈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通过对山水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 在赵希迈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他的人生际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并不高,虽然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失望情绪,从而转向了文学创作,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同时,这个时代背景也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宋朝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朝代,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相对较快,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自然风光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之,《王生山水歌》是赵希迈在宋朝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歌,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