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滩
数客同吟棹,覊怀得少宽。
山晴平眺远,滩涩溯流难。
饥鹊窥茶鼎,游鱼识钓竿。
天南风土别,晚岁未全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许多游客一起划船,旅途的愁绪得以稍稍缓解。
山色晴朗,远眺视野开阔;河流险阻,逆水而行艰难重重。
饥饿的喜鹊打量着茶炉,悠游的鱼群辨识着垂钓者的鱼竿。
南方的天气与北方相异,傍晚时分尚未全然寒冷。
去完善
释义
1. 赵希迈:南宋文人,生卒年不详,有《黄姚滩》等诗作传世。
2. 吟棹:指乘船游览。棹,一种长柄的划船工具。
3. 覉怀:羁旅在外的愁绪。
4. 平眺:眺望远方。
5. 滩涩:形容河滩险峻,水流湍急。涩,水流不畅。
6. 溯流:逆流而上。
7. 饥鹊:饿了的喜鹊。
8. 茶鼎:煮茶的陶器。
9. 游鱼:在水面游动的鱼。
10. 识:认识。
11. 天南:指南方地区。
12. 风土:地理气候,环境风俗。
13. 晚岁:晚年。
去完善
赏析
《黄姚滩》是宋代诗人赵希迈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共游黄姚滩,通过对山水、滩流、鸟雀、游鱼等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国风情的独特魅力。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身的羁旅之情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诗歌具有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不同的景物和情境,展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姚滩》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的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唐宋变革之际。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受到唐诗的影响,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希迈正身处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南宋时期。由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建立了南宋王朝。然而,南宋政权并未恢复北方领土,而是在南方逐渐安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赵希迈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象和政治状况有着深刻的关注。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发展。诗人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体验,以及与自然景观的互动。赵希迈的《黄姚滩》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黄姚滩的自然景色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