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真娘墓

标题包含
真娘墓
松林际晚鹤飞回,一片荒碑卧草莱。 颜色不随尘土化,涧边犹有野棠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一群鹤在松树林间翱翔,回到了它们的巢穴。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座荒凉的墓碑静静地躺在草丛中。尽管时间流逝,墓碑的颜色并未被尘土所侵蚀,而在山涧旁边,依然可以看到盛开的野棠花。
去完善
释义
1. 松林:即松树林,这里指代墓地附近的环境。 2. 际:在……之间,表示时间或地点的界限。 3. 晚鹤:指的是傍晚时分飞翔的鹤群。 4. 荒碑:指残破不堪的古墓墓碑。 5. 草莱:杂草丛生的地方,这里指真娘墓周围的环境。 6. 颜色:这里指的是真娘的形象或精神。 7. 尘土化:意指人死后化为尘土。 8. 涧:山间的小溪。 9. 野棠:一种野生植物,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容颜。
去完善
赏析
《真娘墓》这首诗描绘了真娘墓的荒凉景象和环境的变迁。诗人以晚鹤、荒碑、尘土和野棠等元素,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首句“松林际晚鹤飞回”,通过晚鹤飞回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次句“一片荒碑卧草莱”则强调了墓地荒废的现状。接着诗人用“颜色不随尘土化,涧边犹有野棠开”两句,传达了尽管岁月流逝,但真娘的精神仍然长存于人们心中的信息。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真娘墓》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一首悼念诗,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赵希迈是南宋著名的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才华横溢,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赵希迈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金国对南宋的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生疾苦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希迈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间苦难。 《真娘墓》这首诗是通过悼念真娘这个历史人物,来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真娘是一位古代的美女,她的美貌和才情使她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然而,她的命运却非常悲惨,最终在战乱中被杀。赵希迈通过描绘真娘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善的怀念和对恶俗的憎恨,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