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寺
古刹枕潇湘,闲吟步墅廊。
藓封岩石老,松落井泉香。
采蜜蜂归晚,赴斋雀亦忙。
主僧同里社,十岁已离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寺庙坐落在潇水和湘江之间,漫步在乡村别墅的走廊上吟唱诗歌。
苔藓覆盖着古老的岩石,松树落在井边,泉水散发着香气。
采蜜的蜜蜂傍晚归来,赶去斋饭的麻雀也很忙碌。
寺中的住持和乡里的百姓一样,十岁时就离开了故乡。
去完善
释义
1. 潇湘:潇水和湘水,两条流经湖南的重要河流。在此可理解为湖南省。
2. 古刹:古老的寺庙。
3. 墅廊:田舍和走廊。
4. 藓封:苔藓覆盖。
5. 岩石老:形容石头古老。
6. 松落井泉香:松树落下时,井泉散发出香气。
7. 采蜜:蜜蜂采集花蜜。
8. 赴斋:去进食斋饭。
9. 雀:麻雀等小鸟。
10. 里社:古代地方行政单位之一。
去完善
赏析
《潇湘寺》一诗以古朴宁静的寺院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首联“古刹枕潇湘,闲吟步墅廊”中,诗人以“潇湘”为韵脚,描绘了寺院所处的清幽环境。颔联“藓封岩石老,松落井泉香”则通过苔藓覆盖的岩石和松叶飘落的井泉两个意象,进一步展示了寺院的岁月痕迹与静美氛围。颈联“采蜜蜂归晚,赴斋雀亦忙”则以采蜜的蜜蜂和赴斋的群雀作为象征,暗含佛家倡导的勤劳与奉献之意。尾联“主僧同里社,十岁已离乡”则通过与主僧的交谈,表达了诗人在漂泊流离之中寻得心灵寄托的愿望。整首诗韵律悠扬,意象丰富,意境深邃,既展现了寺院的古朴宁静之美,又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潇湘寺》是南宋诗人赵希迈所作的一首描绘潇湘寺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左右。在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潇湘寺所在的湖南一带更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
在这个时期,赵希迈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游历了江南各地,领略了各地的风光美景。他在潇湘寺游览之时,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诗中,赵希迈通过描绘潇湘寺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蒙古等外族的威胁之下,国内政治斗争激烈,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希迈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