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川精舍寄城中友人
客来僧已去,古屋静萧萧。
敲石引松火,对花悬酒瓢。
窗櫺寒背日,柱础润通潮。
君肯过幽寂,水程才隔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到来时,僧人已经离开,古老的房屋显得格外宁静。
敲打石头引来松树下的火种,对着花朵悬挂起酒葫芦。
窗户透出寒冷的日光,柱子下面的基石湿润如同溪流。
你若愿意度过这寂静的时光,只需渡过昨夜的水路就能到达这里。
去完善
释义
1. 琴川:现在的江苏常熟,因为境内有七条小河像古琴的琴弦而得名。
2. 精舍:指佛教徒修行的地方。
3. 城中友人:指的是居住在城市里的朋友。
4. 客来僧已去:意指友人到来时,修行的僧人已经离开。
5. 古屋静萧萧:形容古老的房子寂静无声。
6. 敲石引松火:用石头敲打以取火的方式点燃松树上的火。
7. 对花悬酒瓢:面对着盛开的花儿,将酒瓢悬挂起来。
8. 窗櫺:窗户。
9. 寒背日:描述窗户在寒冷的冬季无法接收到阳光。
10. 柱础润通潮:指建筑物的柱子基础都被湿润的空气渗透,体现了环境的潮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琴川精舍的相聚时光。诗中“客来僧已去,古屋静萧萧”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会的场景,古屋静谧,仿佛与世隔绝。而接下来的“敲石引松火,对花悬酒瓢”则描述了他们在山野间的野餐,以花为景,把酒言欢。随后“窗櫺寒背日,柱础润通潮”表现出环境的潮湿和季节的变化,可见诗人观察细腻。最后“君肯过幽寂,水程才隔宵”则邀请朋友体验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表现出了浓厚的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琴川精舍寄城中友人》是南宋诗人赵希迈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1194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而赵希迈作为一位文人,他在诗歌创作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才情和造诣。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他的理想抱负并未得到施展。
在诗中,赵希迈通过对琴川精舍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远离尘嚣、投身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向城中的友人传达了深厚的思念之情,期待与他们共同度过美好时光。这种情感源于他与友人间的真挚友谊,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