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到贵州

标题包含
到贵州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 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途经漫长的驿站和短暂的休息处,整整用了二十天才抵达贵州的城市。江水在白鹭飞翔的地方转向,白云在青山的空缺处升起。家里的琐事常常因为公务而荒废,诗歌却多在旅途间完成。耕种和养蚕都可以不求名利,但后悔当年没有好好把握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涉历:经历;经过。 2. 长亭复短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供行人休息的地方,“长亭”指较长的休息处,“短亭”指较短的休息处。这里用来形容长途跋涉的路程。 3. 兼旬:二十天。 4. 贵州城:即今贵州省贵阳市。 5. 白鹭:一种水鸟,以鱼虾为食,羽毛白色,因此得名。 6. 青山:青绿色的山水风景。 7. 缺处生:云朵在青山的空缺处生成。 8. 家务:家庭事务。 9. 官事:公务;公事。 10. 废:荒废;忽略。 11. 客途:旅途;途中。 12. 耕桑:农耕与蚕桑,指从事农业劳动。 13. 无荣辱:没有荣誉和耻辱之分。 14. 事短檠:读书的谦辞,表示自己学识浅薄。
去完善
赏析
《到贵州》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希迈到达贵州时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 首联“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通过对“长亭”和“短亭”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历经艰辛、跋山涉水的艰辛历程。“兼旬”一词则强调了抵达贵州城所需的时间之长,进一步突出了旅途的辛苦。 颔联“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是诗人对贵州自然景观的描绘。江水在白鹭飞翔的地方迂回曲折,云朵在青山的缺口处缓缓升起。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出贵州山水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颈联“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由于公务繁忙,诗人无暇顾及家庭琐事,反而在旅途之中创作了许多诗篇。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公务与诗创作的矛盾心情,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之情。 尾联“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诗人认为耕耘养蚕才是人生的真谛,无需计较名利荣辱。然而回想过去,却因过于执着于功名而后悔不已。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以及对自己的反省。 总的来说,《到贵州》这首诗通过描绘贵州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到贵州》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 在这段时间里,赵希迈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县丞、知县等地方官员,后入朝为尚书郎。他因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务而受到朝廷的重视和百姓的拥戴。然而,他在官场中也屡遭排挤,宦海沉浮,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民生关切和对现实的不满。 赵希迈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南宋中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北方领土尽失于金国。在这个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赵希迈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苦难的同情。 《到贵州》这首诗歌描述了赵希迈担任贵州地区官员时所见到的人间疾苦。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民间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关注。这首诗既体现了赵希迈作为一位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对民生关切的实际行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