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杨妃井

标题包含
杨妃井
妃子当年井尚存,谁栽石塔向云根。 春泉不洗开元恨,空与黥儿洗字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妃子当年所住的水井至今仍在,那座石塔是谁栽种的,仿佛是在云端扎根。春天的泉水无法洗涤开元时代的遗恨,只能空自洗净那些孩童涂鸦的字迹。
去完善
释义
1. 妃子:这里指的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 2. 石塔:这里指的是井边用于取水的建筑。 3. 云根:这里指井边的高地。 4.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即713-741年,这里用来代指唐朝盛世时期。 5. 黥儿:指身上刺有字的人,这里比喻普通的百姓。 6. 洗字痕:指百姓用井水洗涤衣物上的字迹。
去完善
赏析
《杨妃井》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借古抒怀,通过描绘杨贵妃生前遗留下的水井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首句“妃子当年井尚存”,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杨妃井。这里,“妃子”指的是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即著名的杨贵妃。井作为她生前曾经使用过的遗迹,历经沧桑仍然存在。这句诗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唐代,引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紧接着的第二句“谁栽石塔向云根”,诗人笔锋一转,通过对井旁石塔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具体的画面。石塔象征着佛教信仰,而“云根”则代表山岳,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得画面充满了宗教气息和神秘感。同时,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谁栽”,似乎暗示了历史的神秘莫测。 第三句“春泉不洗开元恨”,这里的“春泉”是指井水,诗人以“不洗”表达了井水无法洗刷掉历史上遗留的遗憾。其中,“开元恨”指的是唐玄宗在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治理国家时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随着他与杨贵妃的恋情及安史之乱的发生,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这句话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文关怀的深沉思考。 最后一句“空与黥儿洗字痕”,“黥儿”在这里指的是那些凿石刻字的顽童。诗人以顽童洗字的行为反衬出井水无法洗涤历史的遗憾。这一对比,使人们更加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不可更改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妃井》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一首描绘历史事件的七言绝句。诗曰:“青丘风物到人间,银汉横斜过马嵬。不是六军留不得,杨妃宁有此身捐。”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建立,中原沦陷,文人墨客纷纷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赵希迈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 在赵希迈所处的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这个时期,北宋灭亡,金兵南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大量中原人民南渡。在这个大背景下,赵希迈通过对杨妃井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 从诗人的人生际遇来看,赵希迈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他在官场生涯中,可能受到了一些挫折和磨难。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的思考。 综上所述,《杨妃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杨妃井的历史事件,表达了人们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结合诗人赵希迈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