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力寺
出郭无多路,萦回入翠微。
水边寒艇泊,松下老僧归。
藏古神抄供,亭幽客掩扉。
自来还自咏,不觉到斜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出城郊,道路并不复杂,曲曲折折地深入青山绿水。
在水边停泊的小舟,寒风瑟瑟;松树下,老僧人正缓缓归来。
这里有古人留下的手抄珍品,被收藏于幽静的亭阁里;闲逛的游人悄悄地关上了门扉。
来到这里,自然感到心旷神怡,不自觉地吟咏起诗句来;不知不觉间,夕阳已经西斜。
去完善
释义
1. 慧力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
2. 郭:古代在城墙上开出的门洞,这里指城门。
3. 无多:数量不多。
4. 萦回:曲折环绕。
5. 翠微:青翠的山色。
6. 寒艇:寒冷的天气里停泊的船艇。
7. 松下:松树下。
8. 老僧:年老的僧人。
9. 藏古神抄供:收藏古代神灵事迹的经文供参拜。
10. 亭幽:僻静的小亭子。
11. 客掩扉:游客关闭亭子的门。
12. 自来:自己来此。
13. 还自咏:继续自己吟诗。
14. 斜晖:夕阳的余晖。
去完善
赏析
《慧力寺》是宋朝诗人赵希迈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绘了慧力寺周边的宁静祥和的景色以及诗人游览该地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寺庙周边的美景,以及与寺庙僧人的互动。全诗表达了一种隐逸、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慧力寺》是南宋著名诗人赵希迈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赵希迈作为南宋的一位官员,曾在多地担任知州、通判等职位。他因才学出众,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人的侵略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中,赵希迈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者,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安危,写下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赵希迈通过对慧力寺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用“竹影筛风廊户晓”来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用“雨花随鸟去”来表达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他也通过“窗含千顷月,门对一江秋”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