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新夏

标题包含
新夏
四月寒犹在,日高常掩扉。 纵收风外絮,难暖客中衣。 新竹笋多瘦,残梢花最肥。 有情双燕子,能认旧巢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月的寒气还未完全消退,太阳升起得再高还是时常关上房门。即使能收集到微风中的柳絮,也无法温暖客居他乡时的衣服。新的竹笋都长得比较瘦小,而凋谢的花朵却显得最为丰满。一双有情的燕子,还能认出旧日的巢穴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四月寒犹在":这里指四月的时候天气依然寒冷。 2. "日高常掩扉":“日高”表示太阳已经升高,暗示时间已晚;“常掩扉”则是说常常闭门不出。整句意思是尽管阳光高照,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他常闭门不出。 3. "纵收风外絮":这句中的“纵收”是即使收取的意思,“风外絮”指的是被风吹来的柳絮。整句意思是即便收取了这些柳絮。 4. "难暖客中衣":"客中衣"指的是外出时穿的衣服,这句意味着那些衣服很难被变暖。 5. "新竹笋多瘦":这句的"新竹笋"是指刚长出来的嫩笋;"瘦"在这里是"细嫩"的意思,"多瘦"即"非常细嫩"。 6. "残梢花最肥":"残梢"是指剩下的花枝,即凋零的花朵;"肥"在这句中是茂盛的意思,"最肥"就是最为茂盛。 7. "有情双燕子,能认旧巢归":这句是说一对有情的燕子能够准确找到它们以前的巢穴飞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其中却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四月寒犹在”表明了春天的气温并未完全升高,这或许是诗人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也可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接下来的诗句则更强调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寒冷:“纵收风外絮,难暖客中衣。”尽管诗人试图通过收集飞絮来保暖,但最终还是难以抵御寒冷的侵袭。 接下去的诗句转向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新竹笋多瘦,残梢花最肥。”这两句诗对比鲜明,展示了春天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这样的景色似乎并没有给诗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两句诗“有情双燕子,能认旧巢归”则是诗人对燕子的感慨,这些燕子能够找到旧的巢穴,意味着它们还有归宿,而诗人自己却仍然漂泊不定,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虽然春天的景色充满生机,但诗人内心却依然感到寒冷和孤独。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夏》是南宋诗人赵希迈于乾道二年(1166年)创作的。当时正值南宋初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人以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疾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赵希迈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曾因为触怒了权臣秦桧而被贬谪,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到平反。这期间,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的命运感慨万千,这些情感都融入到了他的诗作之中。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初期,金兵南侵,国家局势紧张。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诗人深感民间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