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叟
鬓发如霜心未灰,尚营活计待将来。
岭头尽日敲松子,犹向山园空处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头发都已花白,但心中的热情仍未消退;为了生活仍在不断地忙碌着,期待未来的美好。每日在山林间敲打松树获取松子,却仍然向往在那空旷的山野中种植希望。
去完善
释义
《老叟》:作者是宋代诗人赵希迈,这是一首描绘老叟辛勤劳动的诗歌。
1. 鬓发如霜心未灰:“鬓发如霜”是说老人的头发如同雪白的霜一样白,表达了老人年老的形象;“心未灰”则是说尽管年纪大了,但老人的心态依然乐观积极,并没有因为年老而失去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2. 尚营活计待将来:“尚营活计”是指老人还在从事劳作,为了生计而忙碌;“待将来”意味着老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3. 岭头尽日敲松子:“岭头”是指山岭之上;“尽日”表示一整天;“敲松子”是指敲打松树采集松子的活动。这句话描述了老人在山岭上辛苦劳动的场景。
4. 犹向山园空处栽:“犹向”表示依旧朝着某个方向;“山园”是指山中的田园;“空处栽”是指在没有栽种植物的地方继续种植。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已经耕种过的地方,仍然坚持种植。
去完善
赏析
《老叟》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一首描绘老人形象的诗。诗中通过老叟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坚韧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先,诗人以“鬓发如霜心未灰”来形容老叟的形象。“鬓发如霜”表明老叟年岁已高,头发斑白,而“心未灰”则表明尽管年纪已大,但老人的内心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一句既揭示了老叟的外貌特征,也体现了他内心的顽强精神。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老叟的日常劳作来表达他的生活态度。“尚营活计待将来”表明老叟并没有因为年老而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他仍然在为未来而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这种坚韧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感敬佩。
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老叟的劳动场景。“岭头尽日敲松子,犹向山园空处栽。”这两句诗展示了老叟在山上劳作的情景:他每天都在山林间敲打着松子,同时在空闲的地方种植新的树木。这里,诗人通过对老叟劳动场景的描绘,强调了他的勤劳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赵希迈的《老叟》通过描绘一位年老的劳动者形象,展现了老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老叟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叟》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叟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老叟的同情和关怀。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个背景下,赵希迈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他通过观察和体验,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这首《老叟》就是其中之一。
诗中,赵希迈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老叟的形象:“白发垂襟颊欲枯,雀啄粟碎作脂珠。”这位老叟年岁已高,头发苍白,满脸皱纹,生活贫困到连麻雀都来啄食他的粮食。这样的景象让人痛心不已。
此外,赵希迈还通过对老叟的关怀,表达了对整个社会底层民众的关爱之情。他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帮助。这种情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去完善